“当晚,胡宗南派了一个连的兵力,在九道拐偷袭红军,结果被我们打得落花流水,连长都被我们击毙了。”安仲华说,脸上的微笑写满自豪。
“这场激战之后,红军利用有利地势,占领了悬马关的制高点,以阻止敌军冲过关口。”
“战斗持续了18天,在战斗中许多红军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敌人死伤极其惨重。”安仲华说,战后的悬马关、山王庙、大刀岭、磨子坪一带尸横遍野,血流满地。这次战役激烈地进行了18天,红军和国民党军都有较大伤亡。数百名红军战士在战斗中牺牲。
据守在摩天岭左侧的红军二六七团攀藤附葛赶来增援,组织有效防御,打退了国民党军的多次进攻。激战中,红军战士和国民党军士兵都有较大伤亡。由于红军战士长途行军,并多次战斗,体力消耗很大,加之给养困难,原定突破摩天岭进入甘肃南部的计划不易实现。
4月29日,摩天岭一线的红军战士奉命撤离战场,转向平武、江油西进。撤离前,为了麻痹敌人,红军战士给山上的木桩、石包、草把“穿衣戴帽”,使敌人误以为红军仍在阵地。敌人轮番进攻占领山头后,已不见红军踪影,方知上当。战斗中,红军歼敌一个营。数百名红军战士英勇牺牲。红军指挥部分析情况判断:从摩天岭进入甘南已不现实。4月29日,红军奉命撤离摩天岭战场,经青溪,房石进入平武。红军撤离青川全境。
“摩天岭战役”东、西战场近百华里,双方投入三十个团,数万兵力,战斗十分激烈。红军占领了悬马关、平台山、摩天岭等战略要地,歼灭了大量敌人,但终因国民党军兵力强大,防守严密,加之这一带山大沟深,人烟稀少,地形险要,红军给养不足,弹药缺乏,不得不停止向甘肃南部挺进的行动。战役虽未能达到消灭胡宗南部队、进入甘肃南部建立根据地的战略目标,但大量消灭了敌人,达到了阻敌南犯之目的。
“川陕甘计划”的失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革命的进程。由于甘肃南部和川西北地区一直控制在敌人手里,迫使红军不得不跨越茫茫草地,致使一、四方面军分裂,给红军北上造成严重困难。在次年二、四方面军北上时,也遇到很大困难。
徐向前在《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一文中,曾沉痛地总结说:“川陕甘计划”未能实现,非常失策,是关系整个革命的命运问题。如果当时实现了这个计划,中央红军北上就有了立足点,形势会大不一样的。”
在摩天岭上,海拔2730米处,有一大草坪,其草特异,每年夏季,遍开红花,山风吹过,像一面巨大而鲜艳的红旗在山上招展。有人说这草原来是开红花的,自从红军在这里打仗后,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了这块土地,这些草才开出红花来。因此,当地农民便把这片草坪取名叫“红花草地”,实际原名叫“大竹垭子”,可见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1949年12月15日,甘肃商业重镇、川甘咽喉——文县碧口在激战一小时后解放。碧口的解放,标志着甘肃全境全部解放。碧口解放之后,解放部队相继解放青川、广元、苍溪等地,并于12月25日解放革命老区、红军摇篮——巴中;12月30日,解放成都。
相关链接:碧口“抗日楼”的来历
抗日楼矗立在文县碧口镇西山坡的碧口小学,是一幢二层土木结构的仿古木楼。楼高12米,屋顶四角飞檐翘角,中心楼有一个宝瓶状圆顶,站在二楼的环栏内,可纵览碧口镇全景。抗日楼最早名叫抑环楼,是时任国民党部队第一师独立旅旅长的丁德隆在1933年执行蒋介石阻击红军的命令,驻防碧口时所修建的军事驻防建筑之一。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碧口进步青年马浩天、杨振平、吕继福等成立“同
志读书会”,在青年学生及开明人士中宣传抗日思想。1938年,抗日烽火燎原中华大地,为唤起民众抗日激情,经碧口工、商、学各界联席会议商议,将抑环楼更名为“抗日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