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和中国共产党北方地区组织领导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推动了北方地区革命形势的发展。在他努力推动下,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他争取冯玉祥国民军的工作,促成冯玉祥率部“五原誓师”、参加北伐战争。他争取山西阎锡山的工作,促成阎锡山同意率部参加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他领导推翻北洋军阀政权的武装斗争尝试,为领导军事斗争积累了有益经验。他的革命理论和具体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为后来的土地革命战争、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高潮和华北抗日战争贮备了力量、准备了干部、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李大钊具有中国优秀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境界,“知行合一”、“经邦济世”的壮志情怀。他认为,“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他投身革命,矢志不移;献身真理,视死如归。1927年4月6日,李大钊在北京被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就义。关于李大钊牺牲时的真实情况,当时的目击者之一、时任京师高等审判庭推事的何隽,在解放初期写的《李大钊殉难目睹记》中作了记载:李大钊等二十人在京师看守所内刑场绞决。被绞之前夕,余即至看守所接洽参观。见新式行刑之绞机矗立刑场之中央。晨九时,指挥行刑官莅场查阅判决书,命提李大钊及另一受刑人到场,旋由行刑人蜂拥至前。李大钊意气轩昂,胸襟爽朗,不知其为铁窗人也。指挥行刑官告之:“此案经特刑庭判决,你等均处死刑,当己收到判决书?”答:“收到,已准备上诉。”又云:“此案系按特殊程序处理,并无上诉办法。现奉上官命令,今日执行。你等对于家属如何处分事件,可缮函代为转交。”李大钊云:“我是崇信共产主义者,知有主义不知有家,为主义而死兮也,何函为?”旋经行刑人拥登绞台左绞绳下铁盖上,面南而立,一位行刑人反接两手,缠缚全身并折绳结环,神色自若不变。最后,李大钊高呼“为主义而牺牲”,毅然延颈就环。”《李大钊殉难目睹记》的作者何隽是受李大钊思想影响的进步青年,其言可信。他写的《李大钊殉难目睹记》真实地记载了李大钊为共产主义理想从容就义的过程。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作为教授,他学养深厚,研究精深,既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作为师长,他传道、授业、解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俭朴清廉,淡泊名利。作为朋友,他作风质朴,虚怀若谷,与人为善,待人以诚。作为共产党人,他坚持真理,团结同志,“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在北京大学,经常“解衣衣人,推食食人”,接济进步青年,支持革命活动。总之,李大钊大德无言,大智若愚,胸如大海,思同大江,其思想、著作、业绩、道德、人格、情怀,堪称完人,堪为师表,堪为楷模。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副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