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下而上的社会运动发挥影响
在整个近代中国被动现代化的进程中,总体的主导社会力量是官员、仕绅和精英知识群体,其推动的方式是自上而下,从洋务到维新以至于革命,其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方式都是如此。到了“五四”的爱国运动,情况大不相同了,虽然其主体还是精英知识分子,但其身份是在校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其运行的方式是自下而上的,这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破天荒的意义。此后,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运动每每出现在中国社会的关键时刻,学生运动成为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手。它的根本意义不在于学生运动自身,而在于它激发了下层民众社会运动的激情——其他下层民众往往借助学生运动而走上社会运动的舞台。无论这种状况是好是坏,它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它提醒我们需要从根源上防范这种运动的负面因素的发生,它提醒我们不要被动地在社会运动的推动下亦步亦趋地开展现代化。同时,它提醒我们不能轻易地制造社会运动,更不能因一时的需求而随便地利用这种社会运动。当然,我们更不能以此而对这段历史进行简单的价值评判。任何历史对于后人都是遗产,我们都需要认真地学习之、检视之。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