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九月秋高仰玉兰,花香犹在绕河山。人间秀丽因人美,多少英豪甘作蚕”。 “东留善固固思想,本色不丢第一桩。公仆应当常自省,人民大众是爹娘”。 “巾帼模范美名扬,不信鬼神只信党。功过何须论短长,玉兰林里永飘香”。 “共产党人不一般,为民服务肩头担。强国大业后人在,双凤山中慰玉兰”。 ……
玉兰荷花两相映
我们这个年龄段,只要稍微关心时事的人,对两个名字中带有“兰”字的中国杰出女性都会有着深刻的印象,一个是刘胡兰,一个是吕玉兰。前者是解放战争中的英雄,后者是和平建设时期的全国劳动模范,这两个人不仅是巾帼标兵,而且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为这一代人竖起了人生价值取向的标杆。正像原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说的“一个焦裕禄,一个吕玉兰,这两个典型对当时鼓舞全国人民度过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都起过较大的作用”。
9月16日,我们一行专程来到了河北邢台的临西,怀着敬仰的心情瞻仰了吕玉兰的出生地,也是当年她以小小年纪带着乡亲们战天斗地的地方,临西县东留善固村,所见所闻令人感佩。关于吕玉兰的事迹近年来已经广泛见诸报端和各种媒体,这里只需用河北省委组织部审阅批准的《吕玉兰同志生平》中的一段话就可窥见吕玉兰的政治品德和她不平凡的人生。“吕玉兰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吕玉兰纪念馆里,有两张图片让我久久驻足并沉思良久。一张图片是吕玉兰1966年写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十个为什么,当时的人民日报通版刊登了这篇文章,细细读来,这篇文章到今天仍有生命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共产党人的群众观、实践观和正确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生动教材,语言朴素但道理深刻,在回程的路上我又把这篇文章看了两遍,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一个农村普通女孩,能够成长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这绝不是偶然的。其中离不开两个基本的东西,一个是与群众打成一片,勤于实践;一个是不断向书本学习,善于思考。
另一张图片是吕玉兰自己画的一幅荷花图,俗话说诗言志,画由心生,诗人写什么,画家画什么都是有讲究的。看到这幅画我就在想,玉兰花像征着纯洁无暇、高尚芬芳,古人常把玉兰与海棠和金桂联系起来,或者同植一起,寓意玉堂富贵,金玉满堂。而吕玉兰偏偏选择了画荷花,这一定是她性格或思想深处的客观映像,荷花给人的启示就是出污泥而不染。再细看这幅画的完成时间是已已年,也就是公元1989年,而这时候的吕玉兰已经经历了那个特殊年代的风风雨雨和跌宕起伏,从省委书记到县委副书记再到省农业厅副厅长,职务的升降丝毫没有影响她对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热情,这时候的她早已经成为一个思想上完全彻底忠诚于党,看淡了个人的政治命运和荣辱得失,区别于一般共产党员的共产党人了。这又难怪胡耀邦同志对吕玉兰有这么一句评价了“玉兰对我们党是有感情的,对毛主席是有感情的…..”。从吕玉兰一生的经历引起一个思考,什么叫从政?平时总能听到有些当领导或者当过领导的人评价某某人适合从政,某某人不适合从政。
其实我觉得先不要去谈适不适合从政,重要的是先要弄清什么叫从政?什么是共产党的政?共产党最大的政就是五个字:为人民服务。离开了这个基本的东西去谈从政,要么是自己都没有弄懂什么叫从政,要么就是歧解了从政的要义,以为当官就是从政。从政绝不是当官了就是从政了,如果说官当得大就是在从政的话,那么周永康、薄熙来、令计划之流的官当得够大了,不仅适合从政,而且适合从大政。那怎么就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转而怎么又看他楼塌了,席终了,自己也成阶下囚了呢?你说他们是适合从政还是不适合从政?共产党人不靠职务吃饭,不靠资格吃饭,靠的是为人民服务吃饭,靠的是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正确地解决问题吃饭。
在台上时身子端正,表里如一,退下来后仍然身体力行,只要没有退党就要为人民服务不止,这才是共产党的政。从这个意义上说,焦裕禄、吕玉兰就是共产党人从政的楷模、镜子。只要有颗为人民服务的真心,共产党人到哪里都能找到为人民服务的事,顺境也好,逆境也罢,爱党为民之心不变。像玉兰一样高尚无瑕,像荷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吕玉兰之所以特别衷情于荷花,一定是有精神寄托的。
离开了东留善固村,我的脑海里还在回味着吕玉兰的那些话:“干部下去,不能做浮在水面上的葫芦,要做沉到水底的秤砣”。“权力越大越要廉洁奉公,职位越高越要想着人民,资格越老越要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为什么活着,为谁活着,这是条总根儿。总根不一样,开不出一样的花”。一个人之所以走了多年还被人惦记着,是因为这个人曾经用心热爱过、服务过这些惦记他(她)的人。吕玉兰,您是我们这个时代不会被忘却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