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102岁的生日,在这喜庆之际,回顾党的历史,党之所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领导核心,永不变色,就是因为我党的广大领导干部和党员在和平时代,能够始终继承先烈遗志,遵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艰苦创业,振兴中华,使国家兴旺发达。
吕玉兰同志就是这样一位始终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坚持“两个务必”的我党优秀领导干部。
她15岁高小毕业,回乡立志改变东留善固村贫穷面貌。曾任初级社长、高级社长,20岁任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植树造林防风沙,兴修水利建良田,使一穷二白的农民过上了富裕生活。1964年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后任镇党委书记,邢台县委书记,邢台地委常委。70年代初,任河北省委副书记,1977年任省委书记(设有第一书记)。期间曾任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四届、五届全国人大常委,四届全国妇联执委。她当时还兼着村党支部书记,是个挣工分加工资补贴(每月40多元)的省委领导。她爱人江山,是新华社记者,工资也不高。两个孩子加老人共五口,生活不富裕,过着俭朴的生活,但她以苦为荣为乐。
在省委工作期间,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抽时间回村参加生产劳动,平时工作之余,与工作人员在院内开荒种菜,把自家一楼小院建成小菜园,种的丝瓜、北瓜、南瓜、豆角、大耳朵菜等,长得郁郁葱葱,果实累累,自己吃不完就送邻居。
她尊老敬贤,对老干部很有感情。晚上下班后不休息,走访马辉、黄绮等离退休老领导,看望参加“五四”运动的老姐妹,与老同事促膝谈心,问寒问暖,排忧解难。
她调动工作,不让车接车送,到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由妹妹作伴坐公交报到。
上任后,针对“高产穷县”、种植单一,百姓生活水平低的状况,主动请缨抓多种经营,抓庭院经济。还带领县内干部下苏南参观乡村企业,解放思想,换脑子。北上天津参观外贸生产,要回绣花等外贸加工项目。在往返途中,按她身份本应做卧铺,但她坚持买硬座、站票,不坐小车坐面包,与同志们同甘共苦,谈笑风生。
她在保定农大学习,不搞特殊,坚持住集体宿舍,排队吃大食堂,还主动打扫宿舍、楼道、水池、厕所卫生。有的学生浪费,把吃不完的白馍乱扔,她就捡起来晒干,拿回家喂鸡。同时向学校建议,号召学生节约,实在吃不完的馍放泔水桶,让市民淘回喂猪,从此杜绝了浪费现象。
她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平时都是戴白毛巾,穿粗布方格褂子,蓝补丁裤子,黑布鞋。到正定报到就是这身打扮,接待她的办公室工作人员,还以为是个农妇来到面前。若不是她掏出省委介绍信,哪知她是大名鼎鼎的吕玉兰?!她性格豁达,光明磊落,没有官架子,与她在一起工作,心情舒畅,像姐妹,像家人,其乐融融。
1993年,她由于积劳成疾,不幸病逝,终年53岁。党没有忘记这位功臣,在建党百年大庆之时,被党中央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玉兰精神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