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纪念文章
劳动节里思劳模——我的学习玉兰情结(组图)
2018-05-02 17:27:48
作者:临西四中 邓连朝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昨天,我再次前去东留善固玉兰纪念馆,瞻仰了全国劳动模范——吕玉兰。看着纪念馆里来来往往的人群,纪念馆内外停放的大车小辆,我再一次被震撼。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随着全国各地的瞻仰者,步量着纪念馆内的每一寸土地,分享着全国劳模的每一缕荣光。怀着朝圣的心情,我再次听着全国劳模的丰功伟绩,内心深处迸发着“弘扬玉兰精神,坚守教育自信,做时代楷模,富民强县升位”的铿锵誓言。

    全国劳模吕玉兰的故里,离我老家仅仅12华里。早在小时候,她就成了我们家乡的骄傲更成为家长教育我们学习的榜样和标杆。当时农村的娱乐节目很少,露天电影就成了喜闻乐见老少皆宜的重头戏。而且当时往往在放映正片之前,先放一段加减片,即新闻片。有次突然又很高喊:“快看,这不是东留善固的吕玉兰吗?”原来对新闻不大感兴趣的人们一下子人们沸腾了,一时赞叹声此起彼伏。由于年龄小,个子矮,等到我站起来看的时候,新闻切换到下一个镜头,连个背影也没看到。抱着万分的遗憾,与小伙伴们发誓,下次一定注意,坚决要看到家长老师一再让我们学习的榜样庐山真面目。遗憾的是,直到长大成人,甚至全国劳模的吕玉兰逝世我们也没有见到她的真容。

    1993年的五一劳动节,在邢台师专读书的我到沙河找同学付涛玩,从他嘴里才知道,我们心目中的神一样的全国劳模的吕玉兰,已经逝世一个多月了,内心顿时感到怅然若失,有一种天塌地陷的感觉。一再疑问,这可能吗。一个平头老百姓,一个毫无背景毫无靠山,完全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上去的巾帼英雄,怎么会英年早逝呢?1940年生人的她,也只不过53岁,别说长命百岁了,就连全国平均年龄也达不到,甚至还不到退休年龄。这也太令人难以接受了。心目中的学习榜样,家乡的骄傲,全国劳模的吕玉兰,虽然她的故里,离我老家仅仅12里,却毕生无缘见上一面,实在遗憾之至!

    参加工作后,呆在老家的时间越来越少,但学习吕玉兰的机会却越来越多了。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县政府把老政府门前的东西路命名为玉兰路,久违的学习榜样再次回到人们心目中。尤其是随着东留善固村党支部书记吕廷祥同志四处奔走、到处呼吁,去世以来一度销声匿迹的玉兰形象重新树立起来。当全国各地品尝着全国劳模吕玉兰故里生产的“玉兰春”,玉兰再次火了起来。尤其是经过概况总结出来的“爱国为民、艰苦创业、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的玉兰精神更是穿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2003年当东留善固玉兰春征集广告词时,我怀着回报故乡的心情,搜肠刮肚,殚精竭虑,拼凑了“饮得玉兰,胜似神仙……”16字顺口溜广告词,未曾想到居然还荣获了二等奖。此后,凡是涉及到纪念吕玉兰,振兴玉兰故里的活动,哪怕再忙,我都要挤时间参加。仅仅2015年一个春天,我就先后三次到玉兰故里参观学习。2017年第二届玉兰故里梨花节,再度参加。而且按照宣传部、冀南文学社或者其他团体的要求,每次都写文章纪念吕玉兰,学习吕玉兰。

    在参观学习中,随着我对孩提时代就成为学习榜样的全国劳模的吕玉兰,了解的越来越多,崇敬膜拜之情也越来越强烈。15岁为了改变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毅然决然弃学务农,抗风沙,治盐碱,植树造林,硬是把种一葫芦收一瓢的不毛之地,改造成了绿树成荫,良田美宅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穷乡僻壤打造成了享誉全国的“光明小镇”。从生产小队的普通社员、记工员、副队长干起,一步步走到河北省省委书记中央委员。所有这些无不是家乡的骄傲和人间奇迹。更令人敬佩的是,文革中和1982年开始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后,依然本色不变。虽然全国劳模的吕玉兰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以实际行动铸就了“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的道德人格,展现了穷且益坚愈挫愈奋的“穷且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情怀。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怀念著名劳模吕玉兰”诗歌精选
·下一篇:也谈玉兰精神
·吕玉兰,正定人民永远的怀念(组图)
·清明志 | 纪念吕玉兰同志逝世31周年(组图)
·清明志 | 缅怀 纪念 追寻——清明参观掀热潮(组图)
·吕玉兰纪念馆讲解实践感想
·吕玉兰纪念馆概况(组图)
·吕玉兰纪念馆春节假期开放公告
·吕玉兰纪念馆开展宣讲市人大会精神,赠送春联福字迎新年活动(组图)
·简述请求翻拍吕大姐老照片始末(图)
·吕玉兰纪念馆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宣教活动(组图)
·吕玉兰纪念馆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活动之——我们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