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纪念文章
玉兰花开分外香——看电视纪录片《吕玉兰》有感
2014-08-22 09:16:04
作者:吕灵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2014年春节,就知道中央电视台正在拍摄大型纪录片《吕玉兰》。也是从那时起,心中就有一种渴盼,一种期望,期待在荧屏中一睹姑姑的风采。

    2014年8月8日上午,玉霞小姑短信通知,8月11日晚八点三十五分,大型纪录片《吕玉兰》将在中央7台播出。小姑的这条短信,让我兴奋的同时,更增加一份期待。

    高兴之余,才想起,刚入住的新家,电视、网络都还没来得及安装。要想在新家看纪录片,必须尽快配备电视、接通网络。在爱人紧锣密鼓的张罗下,纪录片开播前,我家电视网络系统顺利开通。

    8月11日晚八点三十五分,在我的热切期待中,纪录片《吕玉兰》正式开演!

    当姑姑那一幅幅或田间劳作或伏案工作的照片出现在屏幕上时,喜悦、激动、骄傲之情弥漫心间。

    15岁,姑姑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作为全国著名农业劳动模范的代表,姑姑的身影曾出现在中共九大、十大和十一大的主席台上;姑姑扛着铁锹的照片,曾登在《中国青年》杂志的封面;有关介绍姑姑人生体会的文章《十个为什么》,通过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广为流传;她提出的“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这句口号,传遍了祖国大地。是啊,高小毕业回乡务农的姑姑,是亲人的骄傲,家乡的骄傲,更是一代中国妇女、中国农民的骄傲。

    为了准时收看,我每天提前一个小时开电视;为了看得清楚,每晚八点三十五分,我都端坐在电视机前,聆听每一句解说,细品每一个画面。

    第一集《火红的青春》,第一个镜头就是刻着“吕玉兰故乡•东留善固村”十个大字的村碑。这熟悉的村碑,一下就把我浓浓的乡情勾起。是啊,虽说自己工作的城市离家并不远,但回去的次数却也有限。现在,能在电视中看到自己的家乡,喜悦之情不言而喻。

    接着,画面上出现的是吕玉兰纪念馆。尚记得,2008年3月31日,吕玉兰纪念馆开馆之时,我携夫将子回到家乡,激动兴奋之余,连续写下四篇《吕玉兰纪念馆开馆侧记》。是啊,姑姑一生艰苦创业,造福家乡,这样一心为民的好支书,乡亲怎能忘记?

    随着介绍的深入,纪录片中开始出现姑姑的日记和一些影像资料。原来,我只知道姑姑静物画得好,看到那些珍贵的日记本,才知道,姑姑不仅画得好,字也写得漂亮,而且还很有文采。1964年3月24日的日记是这样的,“遇到困难想雷锋,忘我劳动比雷锋,助人为乐学雷锋,艰苦朴素赶雷锋”;总结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时,她说“我们不能有了错误推排球,有了成绩打篮球,有了问题踢足球”;担任河北省省委副书记后,她写道“权力越大越要廉洁奉公,职位越高越要想着人民,资格越老越要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这样风趣幽默,文采飞扬、求真务实的文字,在姑姑的日记中随处可见。

    关于姑姑的文采和感染力,母亲曾给我讲过这样一件小事。母亲说,别看你大姑年纪小,讲起话来真的很带劲。别人开会,人们利用上厕所的机会悄悄溜走,会还没开一半,人已经溜了一大半;你大姑开会,人们也上厕所,只是,上完厕所,又悄悄回到座位,继续听你大姑讲话。

    因为年龄小,我没听过姑姑开会讲话。但母亲的描述,让我对姑姑崇拜至极。因为,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多么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像姑姑开会那样富有鼓动性和感染力。

    纪录片里,有一些姑姑讲话影像。遗憾的是,只有画面,没有声音。如果纪录片能播放一点姑姑原生态的讲话,应该会更真实感人!

    如果说珍贵的照片和影像资料,让我对姑姑有了更直观全面立体的了解,那些亲朋好友的回忆,则让我对姑姑更是敬爱有加。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声情并茂演玉兰 峥嵘岁月舞台现——大型现代戏河北梆子《吕玉兰》观后感
·下一篇:感悟吕玉兰的“傻”
·吕玉兰——生命的路标
·读《吕玉兰》
·邢台市首家好人馆“临西好人馆”开馆(图)
·临西县举行“迎七一”践行“三严三实”主题党日活动(图)
·邢台应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自觉践行“好官”之道
·为人民服务是吕玉兰精神的核心(组图)
·咏玉兰
·国粹献给您:人人敬佩的好书记(组图)
·玉兰姐,您永远是我的榜样!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