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纪念文章
声情并茂演玉兰 峥嵘岁月舞台现——大型现代戏河北梆子《吕玉兰》观后感
2014-08-22 09:14:17
作者:吕灵梅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2014年6月,亲友热情告知,邢台即将上演大型现代戏河北梆子《吕玉兰》。

    听到这个消息,先是一喜——自己一向敬爱的姑姑,再次被人们记起,并用舞台艺术形式再现姑姑当日封沙造林、战天斗地的情景,真的是可喜可贺;继而一叹——艺术种类那么多,为什么偏偏要用河北梆子这种戏曲的形式呢?对戏曲一窍不通的我,能看懂么?

    7月2日晚6点50,带着惊喜和疑问,准时来到冶金俱乐部。

    剧场入口,人潮涌动,有票的,验票后直接被人流推进大厅;无票的,在门口观望、等待,看能不能被熟人带进剧场。观众的热情,让人感动。

    为了观看演出,吕玉兰的妹妹——我的小姑带着一双儿女从石家庄赶来了;为了观看演出,吕玉兰的侄女——我的二姐也从石家庄赶来;为了观看演出,我们的村支书吕廷祥从老家赶来;为了观看演出,已年过花甲德高望重的邢台名票友仙凤岐先生也赶来了。当然,市里的主要领导也来到现场,和大家一起观看《吕玉兰》。

    虽然,两天前,彩排录像时,我就完整看过一遍,但今天,依然看得津津有味,看得泪流满面。演出结束后,沉浸其中,久久回味。

    河北梆子,唱起来慷慨激昂。而这种慷慨激昂,恰能很好地体现姑姑那种抗风沙育树苗的战天斗地、无私无畏的精神。其中的人物对白,更是让我感到无比亲切,因为,这些对白用的多是我的家乡话。如“你这是做(zou)么来?”“这妮子能得都上天啦!”(“天”不读“tian”,读成“tiai”,此时,才发现,特殊的家乡方言用拼音根本拼不出)。特有的方言,不论何时何地,都让人感到亲切无比。

    整出戏共六场。每场戏都以家乡童谣开始。如“小板凳,四条腿,奶奶给我嗑瓜子”,熟悉的童谣,把人仿佛带回童年。

    人物塑造方面,姑姑的形象塑造非常成功。少年时的热情,中年时的沉稳,都演得惟妙惟肖。尤其是第三场,姑姑头箍白毛巾,身穿方格衫,肩扛铁锹出现在舞台上时,我热泪盈眶,真的有一种姑姑重回身边的感觉。

    除了姑姑,姑姑的父母——我的四爷爷、四奶奶刻画得也非常成功。奶奶在窝棚前的那一段带着哭腔的唱词,那种对女儿只知干活却不知休息的心疼与无奈,对女儿工作的理解与支持,都在那一句“亲闺女呀傻闺女”的开场中,让观众唏嘘不已。

    爷爷的大段唱词主要在第五场。姑姑在全体群众会上,批评父亲没看好自己家的羊,以致羊跑出去啃了树皮。姑姑公事公办,非要父亲当众检讨。爷爷一向好强,在乡亲们面前低头认错,这真的是莫大的羞辱。散会之后,当爷爷说出实情——羊跑出去,是因为当时他替姑姑给村里九奶奶送早饭,门没关好。爷爷的一番话,让姑姑心中五味杂陈。于是,姑姑敞开心扉,用大段唱词深情诉说父亲对自己的教诲与疼爱时,爷爷因开会作检讨而产生的情绪,最终被浓浓亲情所融化。浓浓父女情、一心为公情,在这里交汇、升华。

    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没有人中途退场,没有人大声喧哗。即使中间因为道具、化妆而稍有空档,观众也都静静安坐,默默等待。

    这是第一次看戏,也是第一次看到身边熟悉之人被搬上舞台。看戏之前,还担心自己不能听懂戏词,到现场,才知道,每一句台词都清清楚楚显示在舞台两旁的电子屏幕上;看戏时,熟悉的方言熟悉的人物熟悉的事件,让我倍感亲切。感动感慨之余,不得不说,只要精心打磨,用心琢磨,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可以成为经典!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贺现代戏河北梆子《吕玉兰》上演
·下一篇:尹纪周:吕玉兰即是榜样
·吕玉兰,正定人民永远的怀念(组图)
·清明志 | 纪念吕玉兰同志逝世31周年(组图)
·清明志 | 缅怀 纪念 追寻——清明参观掀热潮(组图)
·吕玉兰纪念馆讲解实践感想
·吕玉兰纪念馆概况(组图)
·吕玉兰纪念馆春节假期开放公告
·吕玉兰纪念馆开展宣讲市人大会精神,赠送春联福字迎新年活动(组图)
·简述请求翻拍吕大姐老照片始末(图)
·吕玉兰纪念馆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宣教活动(组图)
·吕玉兰纪念馆举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活动之——我们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