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段已经远去并被人们渐渐淡忘的岁月,但在我的记忆中却如铁铸刀刻。
读完《吕玉兰》(江山著),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看着书中一幅幅照片,我回忆着二十多年前在玉兰的家乡——临西县东留善固,同那里的人们一起劳动、生活、学习的情景,想起了玉兰带领群众改造沙荒的日日夜夜。
1970年2月6日即正与初一,是我到东留善固后在村里度过的第二个春节。这天晚上,我到玉兰家看望玉兰,那晚几位大娘大嫂正在玉兰家说说笑笑,十分热闹,我离开玉兰家时,向玉兰提出想要她一张照片,玉兰爽快地拿出一张照片给了我。就是这张照片,一直鼓舞着我,激励着我,引导着我,教育着我,直到今天,我保存了28年。
回省城后,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调动过4次,变换了4个单位。不管调到哪里,我都没有忘记把玉兰这张照片放在办公桌上,并经常向同事介绍玉兰的感人事迹。同时,我也为自己年轻的时候能在玉兰同志的家乡度过3年不凡的岁月而感到欣慰。
党的“九大”闭幕后当选为中央委员的玉兰同志回到东留善固。她在全村的大会上给大家讲述了她在“九大”主席台上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的幸福时刻,会场长时间响起热烈的掌声。她号召大家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把生产搞上去。不能光等国家救济、不能总想伸手向国家要——说到这,她严厉地说:“往后谁要是打着东留善固旗号在外边搞特殊,向人家要这要那,我跟他拉到不了!”确实,那时候提起吕玉兰,提起东留善固,在社会上人们无不钦佩。玉兰那谦虚谨慎,艰苦创业的精神让人们终生难忘。
当年一个冬天,我带着到东留善固下乡的知识青年,赶着七八辆小驴车到邢台拉煤。从东留善固到邢台要走三天,空车去人可以坐在车上,可装上煤往回返时,要人来驾辕小驴拉套。到邢台后,那里等拉煤的车排着很长的队,一个知青对我说:“小李,跟他们说说,说咱们是玉兰村的,先给咱装。”没等我开口另一个知青说:“别,让玉兰知道了非挨训不可。”我们没有打着东留善固的旗号搞特殊,就是我们这些下乡接受再教育的年轻人也不例外。后来玉兰知道我们拉煤的事,还在会上表扬了我们。
在东留善固下乡生活的那些日子,大家处处都以玉兰同志为榜样来要求自己。玉兰每逢到外边开会,都是自筹路费。不是卖鸡蛋就是把自家的羊卖掉当盘缠,回村哪有报销这一说?所以,每当我从省城办事回村,在邢台等第二天的长途汽车时,也是舍不得用公费住旅馆,而是在汽车站候车室蹲上一夜。这大概是受玉兰精神的影响吧。
在东留善固的那些日子里,我感到总有一股力量在激励着我,催我奋进——
一个深秋的午夜,我用小拉车把患急病的小全喜送到离村30多里路的童村医院,为他挂号,送进急诊室,为他办理住院手续又日夜守护着他…….
一个风雪交加的清晨,为了给在邢台住院的成玉家老伴送小米、粮票和钱,我从村里骑自行车出发,在风雪中整整行走了12个小时。
当那些朴实的农民攥住我的手含着热泪说不出话来的时候,我的心热乎乎的。在东留善固的那几年,我终生难忘。因为在那里,我懂得了怎样理解生命的价值,如何在艰难困苦中磨练意志,以及在自己生命的长河中去体验玉兰精神。
回省城后,每当看到玉兰这张照片,我就对工作充满了信心,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二十八年来,玉兰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后来,我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了省劳动模范称号,被省直工委评为优秀党员。每当我在工作中遇到挫折、受到别人的误解或者为工作受到委屈的时候,看一看玉兰的这张照片,想一想“赔本干部”吕玉兰,我就一下子解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