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我母亲的大伯,但是我母亲从未见过他,更不要说我这一代人了,因为他在70多年前已经离开了当时那个充满战火硝烟与血腥杀戮的世界,那年他可能还不到二十岁,所有与他有关的事都是从我外公的回忆中得知的。
他不是什么英雄,也没有参加过重大的抗日战役,他不懂什么民族大义,也不知道日本军队为什么越洋跨海来杀戮中国百姓,他只知道,生他养他的小村庄就是他的命,没有人能够占领它,没有人可以杀害他的相亲邻里,1943年的邯郸还在日军的蹂躏中挣扎,而他为了保卫村庄、保护村民而遭日军灭口,那年他还是一个刚刚长大的小伙子,至于多少岁,外公也不知道,因为温饱都无法解决的时代是不会考虑每年怎样过生日的,更何况家里好几个孩子嗷嗷待哺。
光阴如梭不待人。从1945年日本签下投降书到现在的2015年,70年已经过去了,如果从1931年日本开始发动侵华战争算起,距今已经84年。84年啊,足以相当于一个长寿人的生老病死全过程。今年9月3号观看阅兵式,我们会被中国日渐增强的综合国力所震撼,但更令人致敬的是70年前浴血沙场而今依旧健在的抗战老兵们,他们是英雄,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每一个老兵出场的镜头都令人感动。
抗战中存活下来的军人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用青春年华换来了抗战的胜利;他们也是幸运的,起码见证了70年来中国一步步走向强盛的历程,他们是最有资格谈论中国变化的活的历史教科书。
看到那些老兵,我想到了他,活在我们想象中的母亲的大伯。
假如他还健在,今天已经是一位耄耋老者,他可能一辈子都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现在肯定也是儿孙满堂其乐融融了吧,天暖时带着小孙子去街口晒太阳,天冷时全家人围着小火炉听他讲述70多年前全民抗战的激情岁月。
假如他还健在,今年就能亲历抗战胜利后进行的第一次全国性大欢庆,也许他无缘来到北京,亲自在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前敬礼鞠躬,悼念曾经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牺牲的英雄,但是他也可以像其他老兵一样,即使不穿军装,也能面朝北京,与所有在抗战中存活下来的人们一起见证今日中国的强大。
但是历史是没有假如的,日本军队的刺刀确实扎进了中国的胸膛,这是不能改写的事实;生命也是没有假如的,就像他永远定格在一个小伙子的年纪,他不是伟人,也不是英雄,但却是我们家族教育后代的必备素材,不是因为光荣,也不是单单为了追忆一个人,而是希望我们不忘本,希望我们能够珍惜现在和平安稳的生活,希望我们心怀爱与正义。
那场历时十几年的战争,不知道到底伤亡了多少中国人,很多人因为卓越的功绩被认定为英雄、烈士,但是我相信,更多的人与他一样,可能只是为了保护亲人,保护乡民,保卫家园而丢掉了性命,没有值与不值,也没有再多一次的选择,他们没有光环,但同样值得尊敬与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