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征文活动>>弘扬抗战精神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征文>>正文
老兵不死
2015-08-24 09:55:50
作者:锡林浩特市人民检察院 牟卫利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再一次看了作为小众的俄罗斯战争电影《爆破》,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介绍的是一只俄罗斯军队以84人对战两千车臣武装,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他们那种“让我们的敌人见识一下真正的俄罗斯军人”的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和对军人责任的理解,为本片增添了很多壮烈的色彩。故事的主人公们最后都没能与亲人团聚而是埋骨他乡,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因为他们是战士,在需要的时候必须无私的付出甚至是牺牲。

    有时,我常想要去探究战争的本意有时是很困难的,正义或邪恶,这世界真不能截然分开。但终于职守者总是应该获得尊重。这部俄罗斯时代拍摄的影片和苏联战争片一样,虽然并不宏大、华丽但却充满悲情、壮烈。曾经很喜欢那些史诗般的战争大片,仿佛自己如片中那些运筹帷幄、一呼百应的常胜将军一般,指挥着士气高昂的部队与凶残的敌人血拼而决战于千里之外,并对那些历史上耳熟能详的战役品头论足、指点江山,过足了和平年代的军迷瘾。但是岁月蹉跎、时光荏苒,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不由自主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战争基本组成细胞的普通士兵,关注的他们的亲情冷暖、生离死别、甚至烟消云散。

    曾在一本读到过这样一段话:在中国抗战中后期,一位记者充满激情地采访一位志愿到敌后去组织游击队的士兵说:等抗战胜利了,你有什么打算吗?士兵对抗战最终会取得胜利充满信心,但是当时他看了看远方的天空,停顿了一会说道:我想那个时候我已经死了吧,在这场战争中军人大多都会死的,至于梦想与建设国家那些应该是年轻人的事了、、、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为曾经那场战争的惨烈、也为士兵们视死如归精神所感动。在那场席卷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战争中,整个神州大地都因为德国、日本等少数国家的野心而惨遭蹂躏,在这场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中祖国母亲饱经磨难,我们的父母、兄弟姐妹们颠沛流离,而我们的士兵无论是共产党、国民党还是民丁乡勇、来华助战友人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军,在今人难以想象的恶劣条件下苦苦支持、鏖战到底。也许几个月前、几天前他们还是别人的儿女、父母、甚至他们自己还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1943年5月,日军20万部队发动鄂西会战。虽然到了抗战中后期,但当时的日本陆军,仍然是当时世界上最具战斗力的军队之一。当面对装备简陋、训练不足中国军队的时候,他们的优势似乎更加绝对。而在中国方面,残酷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六年时间,这个国家丧失了所有的海岸线,国都被攻破被屠戮,军队屡战屡败向西一退再退,战争胜利的希望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随着大量成年人力不断遭到惨重损失,军队不得不越来越多地补充进更加年轻的士兵,他们可能只有十来岁,甚至更加年轻,越来越多的连队几乎全部由少年兵组成。他们中的大多数,是来自中国广大西南地区的农家子弟,此前从未接触过武器,一直宁静地与家人一起生活、劳作,不曾与人争斗,更不愿伤人性命。许多普通百姓应征入伍后,仅仅接受简单的训练,便要穿着草鞋,背着老式的“汉阳造”步枪,步行几百里山路赶赴战场,对于其中的许多“士兵”而言,这将是他们平生第一次参加战斗――可能也是最后一次,在这场战争中他们将经历伤痛、饥饿、恐惧与决死。

    5月28日,日军全线进攻,进攻的方式包括飞机轰炸,炮火覆盖以及密集冲锋。5月30日,越来越多的日军突破外围防御,开始强攻鄂西石牌要塞。几个小时之内,国家的命运就要被决定,而胜利的天平似乎又如之前的大多数战争一般向日本方向倾斜,成千上万中日两军的士兵正端着刺刀冲向彼此。 日本陆军以擅长白刃战而著称,在严酷的训练之下,普通的日军士兵都拥有良好的拼刺技术。那些缺乏训练,更缺乏杀人经验的中国士兵,怎么能选择与如此强大的敌人拼刺刀呢?

    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因为没有选择了,也没有退路了。国家没有退路,个人也一样。《中国国家地理》曾这样描写在这场白刃战中战死的少年:“那时候,中国农民家的孩子营养普遍不好,十六七岁的士兵,大多还没有上了刺刀的步枪高。他们就端着比自己还长的枪上阵拼命。如果他们活着,都已是七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也会在自家的茶园里啜着小口的香茶,悠闲地看着儿孙,温暖地颐养天年。可他们为了别的中国人能有这一切,死掉了。”

    在那个残酷的午后,无数士兵的鲜血浸透了长江南岸的土地。三个小时没有枪声的拼杀后,白刃战落下了帷幕,一天以后,日军全线溃逃。

    天见可怜,衣衫褴褛的士兵们打败了强大的敌人。

    国家何其有幸,在最关键的时刻,我们拥有最勇敢的战士。

    士兵的鲜血,就这样洒在祖国的山岗上。山岗长满青草,不知名的野花至今仍在灿然开放。

    在1943年的那个午后,15000名中国士兵静静地躺在中国最美的江山中。他们曾英勇地战斗,此时却安静、腼腆,犹如他们短暂生命中的大多数时间那样。这个国家此后享有无数个不再被异族威胁与欺凌的午后,但都不似那一天,轻风吹拂,花香遍野,士兵们骤然停顿的青春正沿着江水静静流淌。

    他们没有机会讲述自己的故事,所以他们是谁如今早已无人知晓。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縱死猶聞俠骨香(廣播劇本)
·下一篇:无
·李姝洁:东方文化集团《为人民服务》全国巡展团队在南京举办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
·特稿:东方文化集团《为人民服务》全国巡展团队在南京举办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活动(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藏头诗)
·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赋
·最好的选择——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特稿:“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国家安全论坛”在京成功召开(组图)
·“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国家安全论坛”在京成功召开(组图)
·赵朋洋:“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国家安全论坛”在京成功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国家安全论坛”在京成功召开(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老兵不死
成功:陈正湘挥炮斩阿部(组图)
特稿:陈正湘挥炮斩阿部(组图)
他从战火中走来——记都江堰抗战老兵贾天富(组图)
仰咏梅、李崎:他从战火中走来——记都江堰抗战老兵
特稿:他从战火中走来——记都江堰抗战老兵贾天富(
傅成玲:悼亡曲——紀念中国抗戰和世界二战勝利七十
特稿:悼亡曲——紀念中国抗戰和世界二战勝利七十周
都江堰市长征研究会与多家单位联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
李崎:都江堰市长征研究会与多家单位联办纪念抗战胜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