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我的职业行当的幸福感受,是与我母亲息息相关的。我的母亲是大理很地道的白族农家妇女,她对我的早期教育的影响是很深远的。我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就过早的离开了这个世界。母亲在我三岁多时就找了个老师,教我习字、背一些唐诗宋词,然后开始学写日记、写作文、看三国、看水浒,还叫我读了一本不全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记忆里特别深刻的,那就数我读小学一年级那次期中考了,当时的语文拼音我只考了47分,是全班的倒数第二,母亲一改往日的慈祥,当时就狠狠地瞅了我一顿。之后,我的母亲买了一本字典,做了一个在今天任何人看来都很笨的办法,她要我每天记住字典里一定数量的字的拼音背给姐姐,默写给姐姐。不然,就被挨打。一段时间过去,最初的拼音逐渐变成了日记、作文。我当然也没把字典里的所有拼音和字词都背下来、记下来,要不然也成了传说中的神童了。从那以后,我的语文成绩一直保持在班上甚至年级的前列。正因为有母亲生前精心培育和三哥用心的培养,我才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才使得自己翻阅诸如《史记》、《笑面人》、《围炉夜话》等更多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托尔斯泰、陶渊明、骑士堂吉诃德等作家诗人笔下,让自己的精神在阅读中轻松了许多,个性得到了适度的张扬,偶有灵感或想写的时候就一吐为快,快速记录下属于自己的文字方块,这样舒心且随性而活的幸福指数,就自然得到不断提升,自己的日子也就过得更加充实、快乐。这样的感觉,源于一个让我真切感受到幸福的栗柴坝。呵,生命里学会更加感恩的古渡口!
穿越记忆的触动
为人善结善缘,这就是诠释了老子为什么说“上善若水”?其实是讲生命本体,讲人性回归。站在栗柴坝古渡口,我感悟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很短,短得让我们无法熔炼出片刻安宁;但在慢慢体悟生命的过程却很长、很长,长得让人觉得相思一夜、怀念半宿苦若整年。参加这次采风的,我们自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怒江作家、文艺工作者,但我们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缅怀和追记泸水人民抗日的英雄事迹走到了一起、聚在了一起,渡口与纪念碑便见证了我们的一言一行。面对我这个书生气很浓的自己,却以书为良药,医治我心灵曾经的创伤;我以书为良友,笑对人世的冷暖。忘乎窗外的浮华喧嚣,忘乎窗外的是是非非。
其实,青涩的年代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生命的场景就如同这个古渡口,在岁月的记忆里讲述着一个古代大理云龙至腾冲挑盐路过怒江上的曾经繁忙景象,以及发挥过应有的作用。面对栗柴坝古渡口,四十不惑的我忽然间明白:无论你创造什么辉煌,还是默默无闻,内在的生命之水,都会让岁月流觞中记忆风尘。它永远是在脉脉流淌、寻找、探索,静静地观察这个世界的千变万化,倒影着这世界瞬间的美丽与神奇,承载着这个世界的丰富多彩。细细穿越这个记忆里的古渡口,却沉淀了岁月厚重的沧桑与历史的痕迹。
远望栗柴坝古渡口和着遇难同胞纪念碑,只会使更加激发我们创造力的本性,更加挖据善性的心智和潜在力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能穿越意识的隔阂,多些包容,我们每每在生命中观察其他事物的时候,保有很纯真的情感,因为爱与希望总围绕着,不断诠释生的意义。然后,融合到我们生命的心流中,自由的流淌在希望与快乐中,真正贴近幸福的深处。
哦!栗柴坝,穿越记忆的渡口,徘徊在忧伤的流年里。再望一望栗柴坝古渡口、遇难同胞纪念碑,总是圈揽不住记忆的忧伤,于午夜里,揉碎满怀轻愁,想拾起那些发酵已久的往事永存下来,又想捂住夜的寂寥,化作月色的惆怅。把阑珊的心事零落成曲,缠绵流连成细瘦的哀伤,浅唱那些往事,渐渐定格在孩子们奋发进取的心坎上……
提笔写下寥寥数语,是为感触,只为缅怀与纪念,旨在勤勉与励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