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矛良(左一)、纪钜良(右一)与中共天津地下党负责人在太庙合影
1941年12月23日,中英两国在重庆签署《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中英军事同盟形成。中国为支援英军在滇缅抗击日本法西斯,同时为了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迅速组建了中国远征军。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又3个月,中国先后投入兵力40万人,以伤亡近20万人的巨大代价,全歼日军精锐的15军团,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安矛良,就是中国远征军的一员,也是目前唯一健在的中国远征军炮兵指挥官。
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正式成立,汪任“行政院长”兼“国府主席”。汪精卫俨然以国民党及其政府的“正牌”自居,还在“中央陆军军士教导团”的基础上创立了伪黄埔军校,挂起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又称“南京中央军校”)的招牌,学校机构依照黄埔军校设立,校务委员会、教育长、教务处长、政训处长、教官等一有尽有,课程也和黄埔军校一样。汪精卫还依照蒋介石的样子,兼任了该校的校长。安矛良就是该校第一期学员,炮兵队区队长,在全校1200名学员中,取得第一名的成绩。
安矛良本来怀着一腔报国之志考入南京中央军校,起初还分不清谁正谁伪。等到了南京中央军校,发现军事教官是日本人后,这才明白汪精卫的政府是伪政府。安矛良遂决定逃离南京中央军校。
1941年秋,安矛良成功逃出南京中央军校,几经辗转,来到了抗战时的陪都重庆。在前往重庆的过程中,可谓一波三折。先是被刘汝明部极力挽留,又遇到军统特务的无理缠斗,到重庆后,又落进了中统特务的温柔陷阱。中统局长徐恩曾为了留住安矛良,亲自陪同安矛良吃饭;美女特务潘菲还使出“美人计”,但依然没能挽留住安矛良。
安矛良摆脱中统的纠缠后,邂逅了时任重庆军委会指挥官、炮兵总指挥、吉林省主席邹作华。邹作华早年从日本士官学校炮兵科毕业,1926年任奉军炮兵司令。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邹作华亲自在炮兵阵地指挥作战,使用当时最先进的“炮兵群”战术,一战成名。“九•一八”事变后,邹作华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陆军炮兵学校校长。惜才的邹作华保送安矛良到复旦大学学习。1937年抗战爆发后,上海复旦大学也迁到了重庆。
安矛良以插班生资格就读于复旦大学新闻系,胸怀报国之志的安矛良很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3月,复旦大学地下党支部被国民党当局破坏,6名学生党员被抓,安矛良因临时外出幸免于难。安矛良躲进教堂,适逢国民政府号召十万知识青年参军出国抗日,安矛良随即报名参军。
安矛良在填写特长一栏时,写了“精通俄、日、英三国语言,炮兵专业”,当即受到征兵军官的留意,立即派人把安矛良送到临时校场。不多会来了一位炮兵军官,他要求安矛良先喊一个口令,安矛良喊了句:“向前!……放列!……下架!”声音洪亮、标准清楚。军官再问山炮有多少部件、多长时间可以卸下和装上,安矛良一一流利作答。由于部队缺少日语翻译,炮兵军官推荐安矛良到新38师任日语翻译。
但战局瞬息万变。1942年3月8日,日军攻陷仰光。3月16日,日军轰炸同古。3月17日,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与日军发生大规模地面接触,日军第55师团迅速对第200师形成包围。在内缺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面对4倍于己的日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沉着应战,与日军激战十余日,歼敌5000余人,第200师伤亡也达2000余人。3月29日,第200师奉命突围。
毛亮所在的新38师于1942年4月5日抵达腊戍,4月9日进入了被英军放弃的曼德勒。
1942年4月14日,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急电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请求解救被包围在仁安羌的英军。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命令新38师驰援仁安羌。在孙立人将军指挥下,新38师迅速开赴仁安羌,进入阵地。4月19日清晨,中国部队发起强攻。
时任见习排长的安矛良第一次指挥炮兵作战。黑朦朦中,冲锋号一响,山炮试射开始,第一发在敌阵地后方炸开。安矛良死死地手扶炮队镜,凭借炸开的一瞬间火花观察弹着点,修正了射击诸元,第二发就在日军阵地上开了花,以后就是连续速射。
中国攻击部队左翼主力突破日军防线,孙立人另派小分队在日军阵地四周放火,吹冲锋号迷惑敌人,天刚放亮即攻占敌一线阵地。但是强悍的日军连续组织反扑,阵地三易其手。
中国炮兵阵地上弥漫着浓浓的火药味,装填手在清晨的寒风中大汗淋漓,汗水滴到炽热的炮身上,滋滋响着化成一缕白气。安矛良指挥炮兵持续射击,用强大火力大量杀伤日军,压迫日军后续部队的增援,掩护步兵冲锋。
战斗正酣时,孙立人亲自打电话到炮兵阵地,询问炮弹还能支撑多长时间。其时炮弹已所剩不多,但安矛良大声报告还能支撑一个小时,孙立人遂命令部队大举进攻。
是役,新38师击败日军常胜军33师团,占领了仁安羌油田,解救了英军7000多人和被日军俘虏的英缅军官兵、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等500多人。仁安羌大捷的消息传出,举世轰动。安矛良出色的指挥深得孙立人的赏识,很快晋升为山炮连连长。
中国远征军第一次远征失利后,安矛良率领山炮连在被数倍于己的日军包围中,沉着指挥士兵用零距离射击大量杀伤日军,突出重围。远征军第5军北撤野人山时,安矛良所属的山炮连奉命掩护。安矛良用旗语迷惑了日军56师团的一支炮兵中队,全歼了日军炮兵中队,并用缴获的日军山炮轰击日军,掩护了主力部队撤退。
1943年3月,新38师的114团先行开进野人山区,掩护中美部队修筑自印度列多到野人山区的中印公路。1943年10月下旬,新38师、新22师主力到达胡康河谷边缘,驻印军缅北反攻战正式开始。战斗中,攻击部队受阻于日军的碉堡,日军的碉堡是很厚的钢筋水泥工事。已任山炮营营长的安矛良苦于缺少穿甲弹,他突发奇想,命令试射开始就瞄准日军碉堡下沿,不打堡垒专攻下边。由于雨季刚过,土质松软,在数发榴弹轰击下,日军碉堡就前倾再前倾,最后轰然翻倒。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对安矛良发明的炮轰碉堡战术极为重视,认为是减少远征军伤亡的一个可取的战例。史迪威拍着安矛良的肩膀,亲昵地说:“罗勃特,毛少校(安矛良在缅甸用名为毛亮)!我真诚地感谢你。”自此,安矛良有了英文名字“罗勃特”。
于邦之战中,新38师112团一营被日军包围。营长李克己率部转入一片茂密的山林,发明了“大树堡垒”。受“大树堡垒”启发,安矛良创造性地把山炮上树,他把山炮分成两组,一组用绳子缓缓移动到树身上,一组依然留在地上。然后,安矛良指挥两组山炮轮番射击,由于居高临下,炮弹着地远而且准,打哑了日军的炮兵,有力支援了步兵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