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征文活动>>弘扬抗战精神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征文>>正文
破译抗日名将杨靖宇留下的三大历史之谜
2015-04-14 11:10:08
作者:窦春芳、苗体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内容摘要:杨靖宇牺牲后,留下了三大历史谜团,即杨靖宇的真实身份如何?杨靖宇是“自刎的”?是被日本人、还是被汉奸射杀的?他的头颅下落之谜?过去关于这三个问题的叙述,存在多个版本,而且每个版本间差别很大。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

    关键词:杨靖宇;三个历史之谜;抗日

    1940年2月23日14时10分,杨靖宇孤身一人在蒙江县城(今吉林省靖宇县)保安村的三道崴子被日伪军警包围,他仍然挥舞着双枪向日伪军警猛烈射击,20分钟后,即14时30分,杨靖宇终因寡不敌众,身中数弹后,将军1.93米的高大的身躯仰面倒在一棵拧劲子树旁而壮烈殉国,年仅35岁。杨靖宇牺牲后,留下了三大历史谜团,即杨靖宇的真实身份如何?杨靖宇是“自刎的”?是被日本人、还是被汉奸射杀的?他的头颅下落之谜?过去关于这三个问题的叙述,存在多个版本,而且每个版本间差别很大。历史的真相到底如何?

    一、杨靖宇真实身份被发现之谜?

    杨靖宇牺牲后,人们都知道杨靖宇是他从事革命工作的化名,而他的真实身份、真实姓名、出生地一直无法弄清楚,成为杨靖宇身后的一大历史谜团。直到杨靖宇牺牲10年后,即1950年,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在松花江边建一座东北烈士纪念馆,在筹备纪念馆时,决定必须先弄清楚杨靖宇的简历。

    但直到开馆前,也只找到了杨靖宇一张泛黄的、字迹模糊的旧履历表,上面依稀能辨任的字迹是,杨靖宇的原名叫马尚德,曾经领导过著名的刘店暴动,因为刘店暴动发生在安徽省境内的大别山区,所以有人就提出来,杨靖宇的家乡可能在安徽境内。后来,又走访在抗战时期曾经与杨靖宇接触过的人,他们多数人连杨靖宇的真名叫马尚德都不知道,至于杨靖宇的其他方面的情况更是一无所知,但他们中有人提供信息说,从杨靖宇说话的口音上判断很像山东省人,而且身高1.93米,是个标准的山东大汉。而且杨靖宇的档案资料中也有记载道,1929年春,杨靖宇被党组织从关内调到东北工作。他在东北使用的第一个化名叫张贯一,党交给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到控制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手里抚顺煤矿开展工人运动。因为矿工中山东人居多,为了更顺利地开展工作,杨靖宇就曾经自报是山东省曹州府曹县李庄人,所以那时矿工们都亲切地叫他“山东张”。后经过调查,发现杨靖宇不是山东人。

    1951年夏天,中共黑龙江省委派出由省委常委陈雷为首的调查组,前往安徽进行调查。在安徽省委的帮助下,他们很快查清了1928年发生在安徽境内的刘店暴动的情况,而且这次暴动的领导人中确有一个叫马尚德的。在安徽合肥查阅档案时,他们还发现,1928 年冬马尚德在大别山南麓还组织过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的鄂豫皖别动大队。尽管如此,依然还是没有找到马尚德的确切出生地。

    正当调查陷入绝境时,1951年7 月 1 日,《人民日报》刊载一篇题目为《忆模范共产党员杨靖宇同志》的回忆文章,并帮助他们找到了答案,文章的作者叫杨易辰,是杨靖宇东北南满抗战时亲密的战友之一,曾在南满深山老林里与杨靖宇抗击日寇,解放后曾任最高法院院长。杨易辰在这篇回忆文章里,提供了两条重要信息,一是杨靖宇出生是在河南;二是1927年春杨靖宇曾领导过著名的河南确山农民大暴动。随后,陈雷亲自找到杨易辰,杨易辰知道陈雷的来意后,当面肯定地对陈雷说:“杨司令的老家肯定在河南省,而且就在确山县农村。他亲口对我说过,他是1905 年出生的,1923 年考入河南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读书。他在那所学校读书时加入青年团,1927 年 6 月入党。他还对我说过,1929 年他从河南省下关东的时候,已经有了一子一女。他当时还以为很快就能回到河南老家的,可是没想到他这一走,从此就再也不曾回过河南了。” 临别时,杨易辰再次对陈雷念叨道:“杨司令曾经说过,只要抗战一结束,他就回去看看。现在如果他妻子还在世上,你们到河南一定会见到的。”此后不久,杨靖宇的真实身份终于被彻底查清。

    杨靖宇本姓马,名尚德,又名顺清,字骥生。张贯一、杨靖宇等名字,都是他生前在东北从事革命工作期间用的化名。杨靖宇到东北后,最先使用的化名是张贯一,因为杨靖宇的母亲叫张君,他以从母姓张为姓,以牢记慈母养育之恩。据杨靖宇的婶母回忆说,1905年阳历2月13日,即中国农历正月初十,杨靖宇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李湾村村东头一个农民家庭,他5岁丧父,依靠叔父的帮助,7岁时进入本村一所私塾读书。13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确山县第一高小。

    杨靖宇在确山县第一高小读书的第二年,有正义感的杨靖宇险些被学校开除。事情是这样的,确山县教育局一个职员丢了几件衣服,就诬赖是高小的伙夫老李头偷去,还勾结兵差把老李头吊在一棵树上,一边逼问,一边拷打,老李头边哭边喊冤。14岁的杨靖宇见状,挺身而出,质问兵差说:“你们太无理,仗势欺人。说偷了你们的东西有啥证据?”兵差们不理会杨靖宇的质问,继续拷打老李头。气愤的杨靖宇就带领同学们一拥而上,把兵差赶跑了。晚上,一伙兵差前来学校进行报复,杨靖宇就拿着一盒火柴爬到教室的屋梁上,大声警告兵差说:  “你们赶快离开,否则我就点火烧房子。”兵差们怕事情闹大了乡无法收场,最后只好撤走了。事后,不少老师很为杨靖宇担心,杨靖宇却镇静地对老师说:“我这是主持公道,出了啥事我自己承担。”最初,学校怕得罪教育局,曾声言开除杨靖宇,杨靖字据理力争,后来学校也就不了了之了。

    1923年秋,杨靖宇考入开封纺织工业学校,入学考试他写了一篇关于“劳工神圣”的作文,深得主考老师的赏识,录取时名列前茅。读书期间,杨靖宇思想激进,1926年秋,杨靖宇经人介绍,在开封纺织工业学校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与此同时,中共河南省委秘密组织力量到各地开展工农运动,以配合和迎接北伐军进军河南。1926年深冬,杨靖宇接受党的派遣,离开就读的开封纺织工业学校,回到家乡确山从事农民运动。

    杨靖宇回到确山后,深入到农村发动农民抗捐,组织农民协会。到1927年初,确山全县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10000余人,同年2月15日,在杨靖宇的主持下,召开了确山县第一次农民协会代表大会,会议选举杨靖宇为县农民协会会长。当时,农民协会只有大刀长矛,没有新式枪支,为了发展农民协会武装,杨靖宇靠智慧取得到了确山农民武装的第一支枪。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杨靖宇买了一些花生,到住在城里的军阀部队里找一个士兵,请他教自己练操法。杨靖宇扛着那个士兵的枪走在前面走,那个士兵边吃花生边在后面对着杨靖宇喊口令,杨靖宇快到城门时,士兵下令:“向后转!”杨靖宇忙说:“朋友,我不向后转,要回家了。”说着,就扛枪跑出了城门。这个士兵在后面猛追,追到城外后,杨靖宇掏出两块银元放在地上,说:“这是你的路费,拿着回家吧!”面对身材高大的杨靖宇,士兵见要回枪支无望,就只得无奈地拾起了银元,径直往逃回了家。

    1927年4月,杨靖宇参与领导了确山农民暴动,并率领农民军占领确山县城,消灭城内的军阀部队200余人,镇压了一些土豪劣绅,这次暴动也是河南最早的一次农民暴动。同年5月5日,杨靖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杨靖宇根据八七会议精神,组织刘店暴动,并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在指挥起义武装与反动军队作战中负伤。

    1922年,17岁杨靖宇与家乡附近杨桥村的姑娘郭莲结婚,1926年,郭莲为杨靖宇生了一个儿子,取名马从云。刘店秋收暴动失败后,国民党河南“剿匪总司令部”到处搜捕杨靖宇,杨靖宇的母亲张君、妻子郭莲和儿子马从云也成了敌人迫害的对象,国民党以500元大洋悬赏通缉杨靖宇全家人,李湾村杨靖宇家的草房也被烧成灰烬。杨靖宇的妻子郭莲一手搀扶重病的婆母,一手抱着孩子四处东躲西藏,以要饭为生。1928年3月23日,郭莲在一个不足2平方米的窝棚里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马锦云。3月27日晚,杨靖宇突然来到小窝棚,抱起出生才5天的瘦弱的女儿,含着眼泪对郭莲说:“真是苦了你了。明天我要出远门,也许几年不回来,这个家就交给你了!”。第二天凌晨,天刚蒙蒙亮,杨靖宇看了看正在熟睡中的儿女一眼,匆匆地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1938年,敌人再次逼问杨靖宇的母亲说出杨靖宇的下落,她拒不回答,结果再次遭到毒打,并从此一病不起,临终前,她拉着儿媳郭莲的手,从墙缝中摸出一张儿子杨靖宇19岁时在开封纺织工业学校读书时的照片,说:“娘见不到他了。你一定等他回来,一定要找到他呀!”

    1944年,鬼子汉奸又将杨靖宇的妻子郭莲拉去严刑拷打,追问她丈夫的下落,她头上被打出一个鸡蛋大的洞,之后她又被扔进粪坑浸泡,因为天热,她头上的伤口生出蛆来,又无钱医治,这年农历九月十三,杨靖宇的妻子郭莲也离开了人世,去世前,她将儿子马从云、女儿马锦云叫到炕前,叮嘱他们:“好好藏着你爹的照片,等红军打回来了,拿着这张照片找你爹去。记住,你爹叫马尚德……”那一年她刚刚37 岁。

    1948年底,准海战役打响,确山县城不时有从东北过来的解放军大部队经过。马从云和马锦云两家人拿着父亲的照片,每天步行十多里到确山县城的大街上,挨个问路过的解放军战士:“同志,你们认识我爹吗?我爹他也是红军,叫马尚德,小名叫顺清……”不知道问了多少部队,也没有问出父亲的任何消息。

    直到1951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李湾村忽然来了几辆小汔车,几个干部模样的人来到马从云面前,他们正是中共黑龙江省委派出的调查组,其中认识杨靖宇的几个成员将正坐在那里吃午饭的马从云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一番后,当场就说:“不会错,他就是杨靖宇将军的儿子啊!你们看,他的眼睛和杨靖宇司令简直就一模一样的!”其实,马从云和妻子早就听说东北有个抗日英雄杨靖宇,没有想到就是他们日夜要寻找的父亲。

    二、杨靖宇是“自刎的”?是被日本人、还是被汉奸射杀的?

    新中国成立后,杨靖宇“自杀殉国”的说法曾长时间占据主流媒体,这一说法最早源自于一个名叫蔺长贵的农民之口。杨靖宇牺牲那天,蔺长贵刚好在三道崴子打柴。日伪“讨伐”队上山追杀杨靖宇时与打柴的蔺长贵碰上,他们把蔺长贵扣在山下不准动,所以蔺长贵并没有在现场。只是杨靖宇牺牲后,是用蔺长贵的小爬犁将杨靖宇的遗体拉到了城里的。1946年2月,张学良的四弟、时任东北行政公署副主席的张学思参加公祭安葬杨靖宇大会时,蔺长贵凑上前将道听途说来的杨靖宇“自杀说”,说给了张学思,说是:“杨靖宇见剩下最后一颗子弹,自杀身亡。”从此,“自杀说”在社会上流传开来。1958年,报刊上发表了一篇题目为《松柏常青》的纪念文章,文中也有关于杨靖宇“仅剩最后一颗子弹,自杀身亡”的细节描写。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日伪资料《阵中日志》的面世,杨靖宇牺牲的真正原因才大白于天下。《阵中日志》以现场图片告诉人们杨靖宇根本就不是“自刎的”,是用机枪射杀的。而射杀杨靖宇的也不是日本人,而是一个中国人,而且这个射杀杨靖宇的真凶几十年一直逍遥法外,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哪?还是让我们从头慢慢揭开这一历史谜团吧!

    杨靖宇离开家乡后,1928年底,被党组织派往上海党中央学习,1929年春,被党组织调到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抚顺煤矿,开展工人运动。同年8月30日,由于叛徒出卖,日本特务断定杨靖宇是中共的“头目”,对他施以酷刑,灌辣椒水,灌煤油,灌马尿,上大挂,坐老虎凳,一连折磨了五、六个昼夜。杨靖宇始终不泄露党组织机密,冷静、沉着地应付敌人使用的各种伎俩,并一口咬定自己不是共产党员,后被沈阳军阀当局,判处有徒刑一年半。1931年春,杨靖宇刑满被释放,出狱后,他马上就找到了党组织。可就在杨靖宇刚刚出狱的第三天,因为互济会的一位同志被捕,而在这位同志的笔记本上记有杨靖宇的住址,所以杨靖宇再次被捕入狱,直到“九•一八”事变后,党组织才用2000元钱买通日本法官,把杨靖宇、陈潭秋等一起从监狱里营救出来。2年多狱中生活的折磨,使杨靖宇的身体极其虚弱,肺部经常疼痛,鼻子不断地流出清水。但他没有考虑自己的健康,出狱后,就从沈阳到了哈尔滨,找到了中共满洲省委,并要求参加工作。

    1932年11月,他开始使用“杨靖宇”这个化名,并被中共满洲省委派往南满领导抗日武装斗争,他先后担任磐石游击队政治委员、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委、第一军军长兼政委、中共南满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和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查阅资料后,你会发现害死杨靖宇的真正元凶是5个汉奸,其中4个人曾经是杨靖宇抗联的成员。

    1938年初,日寇在军事上对抗联一军一师加大围剿力度,他们切断了一师同外部的一切联系,造成一师在给养上出现严重困难,不得不经常以野菜充饥。一师的师长名叫程斌,是吉林伊通人,中学毕业后曾在长春一家表店当学徒。“九一八”事变后,20岁的程斌参加了磐石抗日义勇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在杨靖宇的直接培养下,程斌进步很快,1936年程斌担任抗联一军主力一师师长。在日寇围困的恶劣环境下,程斌手下的一个干部投靠了日本人,做了汉奸,并向日本人提供有关程斌的个人资料,还为日本人出谋划策,说程斌是个孝子,要招降他必须从他母亲身上做文章。于是,日寇就去程斌的老家伊通,将程斌的母亲及哥哥程恩押到本溪。叛徒就带着程斌的哥哥程恩来到一师驻地,程恩当面问弟弟说:“你是抗日?还要妈?”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程斌选择了后者。

    随后,程斌召集一师班长以上干部开会,并将一师的警卫连、机枪连布置在会场四周。开会时,程斌嚎啕大哭,说为了自己的母亲,他要向日本人投降,谁要不同意,可以朝他头上开枪。就这样在程斌的胁迫下,一师115人集体向日本关东军投降。为此,日本人还在本溪县碱厂街一个学校的操场上,为程斌举行了隆重的“归顺“仪式。随后,抗联一师摇身变成了“讨伐队”,并最终把杨靖宇将军逼上了绝境。

    因为程斌很小就跟随杨靖宇,他对杨靖宇非常了解,常常可以凭猜测就能知道杨靖宇的大致去向。据日本关东军档案记载,程斌投降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敌人彻底摧毁了抗联的补给生命线---密营,密营是杨靖宇的一个独特创造,面对强大的日本关东军,抗联只能在深山老林里与日本人周旋,而密营就是抗联在深山老林的秘密宿营地,密营里储存有粮食、布匹、枪械、药品等赖以生存的物资,这也是抗联孤军对抗日寇长达14年而不败的重要因素。当时,在临江县境内有70多个密营,但一夜之间就被熟悉情况的程斌破坏殆尽,使杨靖宇率领的抗联陷入了弹尽粮绝的境地。其次是过去日军因为不熟悉地形,晚上他们不敢在山林里过夜,所以抗联白天再艰苦,晚上都会有喘息、休整、转移的时间。但程斌投敌后,常常带部队晚上连续追踪抗联,使抗联处境分外艰难,造成战斗力大减。杨靖宇本人也被程斌追赶地难以脱身,可以这样说,整个1939年,杨靖宇的队伍后边就像是长了个尾巴,常常是转移到一个地方,不出三天,程斌就带人叮了上来了,杨靖宇不得不率部在密林里疲于奔命,东躲西藏。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对三号汉奸、湖南人周佛海四个历史问题的研究
·下一篇:无
·药山·炮楼·父亲
·颂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组图)
·诗二题——纪念抗战精神暨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面对一个日子——写在九一八
·陈赛铜:信阳师院举办升旗仪式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特稿:信阳师院举办升旗仪式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
·“无名碑"联想一一写给抗日英烈
·金新研: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牵头拍摄抗日宣传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特稿: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牵头拍摄抗日宣传片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金寨县举办“重走红军路 体验国家健身步道”大型徒步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破译抗日名将杨靖宇留下的三大历史之谜
7名老游击战士到广东南雄老区寻访当年战斗足迹(图)
肖锋:7名老游击战士到广东南雄老区寻访当年战斗足迹
特稿:7名老游击战士到广东南雄老区寻访当年战斗足迹
对三号汉奸、湖南人周佛海四个历史问题的研究
杨军:再现《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
特稿:再现《激情燃烧的岁月》,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
特稿:“毛主席管家”吴连登、大型毛泽东像章博物馆
“毛主席管家”吴连登、大型毛泽东像章博物馆馆长周
李学叶:“毛主席管家”吴连登、大型毛泽东像章博物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富平习仲勋陵园(组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