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上,最多时投入兵力达到353万余人;在敌后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部队主力,在1945年上半年已达90万人以上;发动人民群众参加抗战,民兵抗战最多时在200万以上。所以,有人在论及中国人民8年抗战规模时称:“就作战规模而言,中国的抗战是在长达5000公里的正面战场和幅员130余万平方公里的敌后战场进行的,中国投入的兵力,最多时军队近500百万人,民兵约200万人。就战斗次数而言,抗战期间国民党陆军正面战场共对日进行过22次重大会战、1117次重要战斗、38931次小规模的战斗。中共敌后战场对日军大小战斗更达到12.5万次⑽。战场遍及20个省。这时,中国人民的陆军作战,已遍及冀、鲁、晋、察、绥、苏、浙、皖、闽、赣、豫、湘、鄂、桂、黔、滇等17省,如果加上东北三省的抗日游击战争,其战场的广阔性,大大超过了苏德战争爆发后的欧洲战场⑾。
从1840年以来饱受列强奴役的中国人民进行了持续不断的反侵略斗争,但屡遭失败。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自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耻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国各族人民能够不畏强权,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尊严,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中华民族这种不甘屈辱,团结御侮、众志成城、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便成为鼓舞民众的强大精神动力。
抗战精神是中国军民为抗击外敌入侵而激发的一种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抗战精神是中国军民在残酷的环境中锤炼出来的一种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坚强意志;抗战精神是中国军民万众一心、敢于胜利的宝贵品质。归结起来,抗战精神就是不朽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历来就有着不甘落后、争强好胜的斗争激情和为国分忧、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在革命斗争中,这种优秀的民族品格经过抗日烽火的锤炼,不断演化进而升华为英勇奋斗和无私奉献的革命情怀,并深深地融铸在中国人民的血脉里,以至于在建设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能够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开拓创新。
岁月沧桑,事与年驰。70多年前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所造成的一切苦难,早已成为过去的血泪。如今,伟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令全世界瞩目。
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发挥出来、积累起来的诸多崇高精神品质,在史册中熠熠闪光,并一如薪火传之永久。
注解:
⑴见2005年5月10日《中国文化报》,修跃文《日本侵华战争破坏了多少中国城市》。
⑵见1935年8月1日《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并见1936 年5月5日中国工农红军《要求南京政府停战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
⑶见2005年4月28日《老年文摘》摘自《生活周刊》载《一寸山河一寸血,谱写国人正气歌》。
⑷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袖李兆麟《露营之歌》。
⑸2005年5月9日《深圳商报》载《数字化中国抗战》。
⑹2005年5月18日《境党史信息报》陈辉《与我军交战的21国部队》。
⑺见2005年5月10日《中国文化报》,修跃文《日本侵华战争破坏了多少中国城市》。
⑻2005年5月10日《中国文化报》,修跃文《日本侵华战争破坏了多少中国城市》。
⑼2005年5月9日《深圳商报》载《数字化中国城市》。
⑽2005年5月10日《中国文化报》载《日本侵华战争破坏了多少中国城市》。
⑾2005年5月9日《深圳商报》载《数字化中国抗战》。
(此文曾发表在《吉林日报》,收录在由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抗日战争与民族复兴》一书中(2006年5月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录在由中国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的《吉林党史工作文萃》(2012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年6月再获吉林省社科联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罗松玉:中共延吉市委党史研究室 主任、周延辉:中共延吉市委党史研究室宣教科 编审、栾冬梅:中共研究室委党史研究室综合 科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