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起义将士最多
照片中,来自湘南起义将士的有:
第一排左起第1位宋裕和(郴州汝城人,时任新四军军需处处长;后为食品工业部、建筑工业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常委);第2位谭冠三(耒阳县人,古今耒阳长时间属郴州;他时任抗大秘书科科长;后为开国中将,西藏军区政委、中央驻西藏自治区代理代表,参与指挥平息西藏武装叛乱;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成都军区顾问);第5位萧克(郴州嘉禾县人,时任八路军120师副师长;后为开国上将、中央委员、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军政大学校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顾委常委);第6位林彪(湖北黄冈人,时任八路军115师师长兼抗日军政大学校长,指挥了平型关战斗;后为开国元帅、中央委员、国防部部长、副总理、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文革”中1971年9月13日外逃时死于飞机失事)。
第7位就是毛泽东了,为什么将他也算在湘南起义人员中?因为湖南省委策动秋收暴动时是要毛泽东到湘南的,《湘南暴动大纲》也是毛泽东起草的,后来在湘东、湘赣边举行暴动后准备往湘南时,转向了井冈山。朱德、陈毅等领导湘南起义进行时,湖南省委、湘南特委派军事部长邹鲁上井冈山传达中央文件,同时命毛泽东率部参加。因此,毛泽东带领部队下山到郴州汝城、桂东县,帮助桂东县成立苏维埃政府,4月3日在沙田墟颁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即今所赞“第一军规”(回到井冈山完善为八项注意),因此实际上他可说是湘南起义参与者。
第一排左起第10位,即前述彭儒老所说的井冈山女将曾玉。有的网站说曾玉“1938年到新四军工作。1940年,她在护送孩子回湖南老家寄养时,据说在归队途中失踪,下落不明。”这很不准确。曾玉是郴县坳上乡人(今苏仙区坳上镇),12岁做童养媳,16岁同丈夫李石久一起参加湘南起义,在工农革命军郴县独立第7师,与邓华、杨得志是战友,李石久牺牲于资兴县。上井冈山后,大姐们撮合她与红四军教导队副队长周子昆成亲。曾玉勇敢而坚忍吃苦,曾背负受伤的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徒步5里进行抢救。长征时她任红五军团34师1团团长,1934年10月负责后卫阻击,其时已有身孕而不吭声,战打完后才转到干部休养连。时任中央干部休养连指导员的李坚真在《李坚真回忆录》(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版)中,记述1935年夏:“曾玉是在行军途中,产前阵痛突然发作了,好不容易坚持到宿营地,同志们找来一捆稻草,让她躺在稻草上把孩子生下来。第二天又要行军,连寄放孩子的人家都没找到,就用布包了一下,放在空屋的稻草上,留给房子的主人回来收养,母亲便由两位女同志扶着,艰难地跟着部队出发了。天下哪有不爱孩子的母亲?女红军也是母亲啊!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她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骨肉在挣扎,在啼哭。那哭声犹如尖刀刺着母亲的心,她们只能以坚强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感情,默默地忍受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抱着对孩子负疚的心情,拖着产后虚弱的身体继续前进!这就是我们女红军的精神,这就是女红军文革命作出的牺牲!”而在拍照片前,曾玉与周子昆已分手。周子昆早已赴任新四军副参谋长。1939年冬,她调任山东军区独立师副师长,她扮成富家小姐,到济南与交通员接头时被汪伪特务劫走,下落不明。后来才查清楚,是审讯时被叛徒王桂鲁认出,于1940年2月英勇就义,时年28岁。噩耗传到延安,朱德总司令题词“中华女士豪杰”以志哀念。
第一排左起第11位即欧阳毅(郴州宜章县人,时任抗大总校秘书长;后为开国中将,炮兵副政委、全国人大常委)。
第二排左起第2位孙开楚(郴县人,原任毛泽东机要秘书,时任中革军委机要科科长;1942年5月牺牲于八路军总后勤部军工部政委任上);第3位即前面介绍的谢翰文(耒阳县人,时任抗大政治部宣传部长;1942年5月在八路军总后勤部政治部主任的岗位上,与妻子王振东牺牲于山西武乡);第5位朱良才(汝城县人,时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三分区政委,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时主持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大夫追悼会并致悼词;后为开国上将、北京军区政委、全国人大常委)第8人张际春(宜章县人,时任抗大政治部主任;后为二野副政委、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委员、国务院文教办主任);第9位谭政文(资兴县人,时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保安处副处长兼地方部部长;后为北京市委常委、首任北京市公安局长、广州警备区政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中央处理日本战犯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第10位李克如(移居郴州的衡南县人,时任中革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编辑股股长;后为海军航空兵副政委、国家体委办公厅主任、甘肃省人大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
第三排左起第2人曹里怀(资兴县人,时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参谋长;后为38军副军长、湘西剿匪时任湘西军区司令、抗美援朝时任47军军长,开国中将、空军副司令、航空工业领导小组组长、中央委员)。
合影者中如果不计毛泽东,也是来自湘南起义的人员多,共13位,其中郴州人也最多,9个。一因湘南起义在土地革命历次起义中规模最大(湘南、湘东、粤北20余县,百万民众介入,武装人员7万多)、时间最长(1928年1月-4月)、成果最丰(首次进行土地革命-插标分田,成立宜章、郴县、永兴、资兴、耒阳、桂阳、安仁、桂东8个县苏维埃政府,首次建立一个地区级的湘南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发行过红色政权的钞票等);二因井冈山处于古称“郴衡湘赣之交”的地利之便,故上山会师的湘南起义军达万人;三因在井冈山根据地担任党政军各级领导职务的多。所以在这张照片中出现的抗战将士就相对多一点,在开国将领中也仅次于南昌起义参加者。
总起来说,井冈山的同志们在抗战时,肩负着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新四军(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和抗日军政大学的领导职责,承担了驱逐日寇、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
作者:张式成,男,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南省郴州市政协聘文史研究员、郴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专家召集人,郴州市文史研究会理事,郴州市地名、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形象标识、城市雕塑评审委,郴州市政协一二三届委员等。 已发表几十篇学术论文及百余篇文史文章,其中《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伟大起义——浅析湘南起义的历史地位》《湘南起义对朱毛会师及中国革命的意义》《湘南起义对新型人民军队创建的意义》3篇,收入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出版《风展红旗漫湘南——纪念湘南起义8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第二编研部、湖南省委党史研究室、郴州市委编),是入选研究成果最多的作者,多次去井冈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