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医养生
人体上火,出路不同
2016-09-29 23:27:53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作者:江苏省中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郁斌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火的发明与运用是人类告别茹毛饮血原始时代、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世间万物包括人的生命、生活,皆离不开水火之用。《黄帝内经》认为“少火生气”,即火为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火要为人体所用,就必须讲究一个“火候”。一旦感受外邪、饮食失调、劳倦过度、情志过极,人的正常生理活动受到干扰,体内正邪两气相争,就会产生病理之火,《素问》称之为“壮火”,并认为“壮火食气”,元代医家李东垣总结为“火与元气不两立”。

  火的特性有炎上之象,因此但凡有局部红肿灼热迹象,都可归咎为火,民间俗称“上火”,如头面部痘疮、牙龈疼痛、口腔溃疡、咽喉疼痛等。这些症状大多表现在人体的上部,除此之外,火邪还会在人体的下部寻找“ 出路”,例如大便干结伴有肛门热痛、口干喜冷饮、口臭等表现,必为火热便秘。尿频、尿急、排尿热痛,若同时伴有舌红苔黄腻、口渴心烦、尿黄尿赤,则为湿热之淋。因此,尿路结石或感染所致的排尿异常,便秘、下肢丹毒等,病患部位虽在人体下部,但实质还是“上火”。

  为什么有的火“走”人体上部,有的火会“走下”呢?中医认为,火邪所在病位及兼夹不同的病邪,其表现出路就会各不相同。例如病在上焦之心肺,兼夹风邪,症状就会表现在头面部。这是由于风邪和火邪都属于阳邪,风性轻扬,火性炎上,火借风威、风助火势、风火相煽,因此症状体现在人体上部。反之,如病在下焦之肝、肾、大肠、小肠,且兼夹湿邪,病变就会表现在人体下部。这是由于湿性趋下,大肠火热伤津则便秘,膀胱湿热下趋则易患热淋,湿热下注于经脉则为丹毒。

  另外,瘦人多火,阴虚而致阳亢,即“阴虚生内热”;胖人多痰,脾运化水湿的功能减弱,若兼夹劳倦、饮食不节,则易耗伤人体中气,从而导致气虚发热之上火。因此,“上火”又有虚、实、内、外之分,治疗上绝非单纯清热下火就能解决的。正确的治疗方式是,实火当施以清、下之法,虚火则需要和之、养之,即阴虚者宜清补去热,气虚者宜温补泄热。

  此时正值秋季,气候转凉,不少人表现出口干鼻燥、唇裂等“上火”症状。这时要注意的是,火热灼津之“温燥”和寒伤阳气之“凉燥”都会导致上火,治疗手段是截然不同的。民间常用的川贝梨子炖冰糖、百合炖银耳,可以治疗温燥之火;如果上火属于凉燥,使用这个方法反而有损中阳,加重病情。

  区分温燥和凉燥的方法有两个,一是看季节,二是看体质。秋令虽燥,但初秋尚存夏季火热余气,晚秋则渐现冬之凛冽寒象,故前期以温燥为主,晚秋多为凉燥。体质方面,平素一向怕热且体瘦之人,即使感受凉燥之邪,也易化热而成温;反之,素体阳虚畏寒者,即使感受温燥邪气,但由于正气不敌,也易寒化。所以,保养之法在于固守元气,以不变而应万变,正所谓“恬淡虚无,真气内守,病安从来”。防上火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秋季养成早卧早起的习惯,顺应自然,避免上火。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现代人普遍都阳虚 作息混乱吹风吃凉
·下一篇:无
·中国汉字共有多少
·中国首家汉字文明研究中心落户郑州大学
·“唯一的汉字,唯一的美”——汉字的历史与美学将赴日本巡展
·统一汉字已时不我待
·我说《弟子规》
·汉字一统 时不我待
·国之大事——汉字的稳定与一统
·现代人普遍都阳虚 作息混乱吹风吃凉
·调好脾经身体棒
·悲秋可能是一种病 中医教你对症调理
华夏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华夏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