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一代名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这一历史功绩,为世人所称道。其实,林则徐不仅是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在1840年作的“十无益”家训,饱含人生哲理,流传至今。
记者探访了位于鼓楼区澳门路的林则徐纪念馆,展厅有两处墙上挂着林则徐的“十无益”格言,许多游客正在诵读。
“十无益”全文是: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林则徐幼时家中贫寒,父亲是私塾的先生,工资微薄。尽管如此,林父却很乐于助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林则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840年,林则徐针对时弊,综合民间流传的格言,在广东前山亲笔手书“十无益”。这是林则徐的修身准则,也成为他的后人代代传承的家训。
林则徐纪念馆馆长陈继勇介绍:“‘存心不善,风水无益’开篇首讲‘立人’。人者,仁也,心存仁善胜过最好的风水。‘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讲的是‘待人’。如果连自己最亲密的父母、兄弟都不能好好相处,又何谈其他呢?”
“行止不端,读书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讲的都是“处世”。“读书”、“博学”、“聪明”的前提是要学会做人。如果不能文明礼让、友善待人、和谐相处,那么即使学识再渊博,也终不为世人及社会所接受。
正因为林则徐恪守了“十无益”,他才抒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壮丽篇章,也才有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成为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在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