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丰台开阳路8号、北京南站北侧悦秀城购物中心4F的丁是丁卯是卯餐厅。2016年12月8日,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主办的第九场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在这里举行。(中红网布铁威摄)
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主办的第九场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现场。(中红网布铁威摄)
毛主席专列工作人员王爱梅讲述在毛主席身边的故事。(中红网布铁威摄)
毛主席转战陕北时期警卫员石国瑞之子石小庆在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上。(中红网布铁威摄)
中国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会长、萧劲光大将孙女婿袁雍,萧劲光大将孙女、北京华夏文化交流促进会秘书长萧雨青在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上。(中红网布铁威摄)
原总政办公厅编研局局长梁德武大校(右)、北京凤凰石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侯惜录,在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上。(中红网布铁威摄)
原总参陈霞大校在走进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上。(中红网布铁威摄)
自左至右:朱家胜之子陈德延、王幹之之子王彤枬、石志本少将之子石晓光在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上。(中红网布铁威摄)
著名音乐家郑律成之女郑小提在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上。(中红网布铁威摄)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飞行总队原副总队长、全国劳模刘晋平(左),石志本少将之女石宇光在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上。(中红网布铁威摄)
中国出版集团华文出版社副编审吴素莲(右)、北京秀领科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丽丽在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上。(中红网布铁威摄)
领袖像画家张严之在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上。(中红网布铁威摄)
脊柱养生专家盛海亮(前左)及夫人杨贵兰(后右)在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上。(中红网布铁威摄)
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现场。(中红网布铁威摄)
老红军张杰之子张冬柏(右)、张卫光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现场。(中红网布铁威摄)
首都经贸大学副教授容全堂(左)、亚太旅游联合会副会长邓微,在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座谈会(第九场)上。(中红网布铁威摄)
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第九场)现场。自左至右:萧雨青、袁雍、王爱梅、宋明政、金铁华、李长东。(中红网布铁威摄)
毛体书法家、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专家宋明政(中)在座谈会上讲述毛体书法。(中红网布铁威摄)
毛体书法艺术研究专家宋明政在座谈会上现场挥毫拨墨,临摹毛泽东书法。左一为领袖像画家张严之。(中红网布铁威摄)
脊柱养生专家盛海亮在座谈会上讲述关于“精气神”的中医养生之道。(中红网布铁威摄)
军品大王李长东向毛主席专列工作人员王爱梅(左)赠送了红色藏品,并表示,王老师讲述的伟人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中红网布铁威摄)
军品大王李长东向毛主席专列工作人员王爱梅赠送了红色藏品,并表示,王老师讲述的伟人品质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自左至右:萧雨青、袁雍、王爱梅、宋明政、李长东。(中红网布铁威摄)
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主办的第九场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与会嘉宾合影留念。(中红网布铁威摄)
中红网北京2016年12月8日电(江山、布铁威)今天下午,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主办的第九场“走近毛泽东——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系列座谈会”,在北京丁是丁卯是卯餐厅举行,由毛主席专列工作人员王爱梅讲述在毛主席身边的故事。
王爱梅说,1956年至1967年的12年间,我曾在毛主席专列上做餐车服务员和客运列车员工作。这期间,我得以多次接触伟大领袖毛主席,并亲耳聆听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五十多年来,每当我回忆起当年毛主席专列上工作时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幸福的回想。虽然我已经退休多年了,但在毛主席专列上工作的情景,却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毛主席的谆谆教导,还时常回响在我的耳边……在毛主席诞辰123周年到来之际,为了深切地缅怀他老人家,我愿把这段难以忘怀的记忆讲述给大家。
第一次上专列,毛主席对我说:“我俩是亲戚。”
王爱梅说,1956年,我从北京列车段调到铁道部专运处工作。我报到后,列车长向我交代了在专列上工作必须遵守的纪律和要求:专运处是负责中央首长和国宾外出用车的单位,工作任务和性质要求专列工作人员必须遵守严格的纪律和保密规定;接受任务后,不准打电话,不准探亲访友,不准询问列车服务对象和运行方向;一接到命令,就必须带齐春夏秋冬四季服装和日常用品,因为不知道要去东西还是南北,更不知道要外出多长时间;就是在执行任务中,也必须坚守自己的岗位,不准串车厢,不准打听不该知道的事。并要求我要以满腔的政治热情,全力以赴干好本职工作。
第一次执行专运任务时,我心中充满了自豪和忐忑。车长把我叫到一边说:“这次任务,把你调到餐车做服务员工作,和刘跃芳师傅一起边学边干,而且要干好。”我认真的点头答应。经过紧张的车辆整备后,列车进入当时的北京前门火车站第一站台。我们都严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因为我们餐车服务员不站车门,列车停稳后,我好奇地从车窗往外看。只见站台上来了一串汽车,停车后下来不少人,又匆匆登上各节车厢,速度虽快,却忙而不乱。前后不到一分钟,列车就很平稳地启动了。到底是哪位首长上了车,我没看清。
第二天临近中午时,餐车刘跃芳师傅告诉我:“小王,毛主席一会儿要来用餐,餐车以你为主摆台。”乍一听到这令人惊喜的消息,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啊?毛主席?我给毛主席摆台?”不知是激动,还是紧张,我的心怦怦直跳。但看到刘跃芳师傅微笑着向我点头,我才知道这是真的。看到我激动又紧张的样子,刘跃芳师傅笑了。便向我介绍说:“毛主席非常平易近人,用餐也很简单。每餐就是一碟红辣椒,一碟酱豆腐,两盘菜(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改为一菜一汤一小碗饭)。经常吃粗粮,面食很少。主食一般就是掺着小米的红糙米或几块芋头。”她还给我介绍说:“毛主席喜欢听京戏,一边吃饭、一边听。听的大多数是‘四大名旦’和马连良、裘盛戎、张学津等名角的段子,如梅兰芳的《霸王别姬》,裘盛戎的《铡美案》,张学津的《借东风》等。每到开饭前,我们就把音乐柜打开,把毛泽东喜欢听的唱片准备好。毛泽东一进餐车,我们就把键盘钮打开,把音量调得特别低,给毛主席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用餐环境。”
尽管我不停地告诫自己:一定要精神集中,不要紧张,但忐忑不安的心却怎么也平静不下来。我按刘跃芳师傅的安排布置准备好后,就到主餐车与公务车风挡连接处静候毛主席的到来。不一会儿,卫士张仙鹏扶着毛主席缓缓地从公务车走过来。我迎上前去,紧张地说了声:“主席您好。”毛主席微笑着点点头。我和张仙鹏扶着毛主席到餐车落座后,毛主席用和蔼的目光打量着我问道:“小鬼,你是新来的吧?”我有些紧张的点点头说:“是的。”“叫什么名字呀?”毛主席用浓重的湖南口音问这句话时,我因为紧张没听清楚,心里一直怦怦地跳,脸有些发烧,喉咙像被什么东西堵住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求救般地望着张仙鹏。张卫士似乎明白了我的意思,忙对我说:“主席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赶紧回答:“我叫王爱梅。”毛主席觉察到我有些紧张,又听不懂湖南话,便模仿着普通话问我是哪里人?多大了?我回答:“是北京人,今年20岁。”毛主席听了点点头。看到我拘谨、紧张又难为情的样子,就放慢了说话的速度,用湖南普通话,很幽默又略带神秘的语气说:“小鬼,我俩还是亲戚呢。”啊!亲戚……他的这句好我听懂了,而且听得清清楚楚。我一愣!天哪,我可从来没听家人说过,我家还有什么高贵的亲戚。我父亲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母亲是个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家里的亲戚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我从来没听说过我家和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亲戚关系。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主席的话真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我的头脑中,湖南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会跟伟大领袖毛主席有亲戚关系呢?
我的思绪在脑海里急速地翻腾着,极力搜索和捕捉着我记忆中所有的社会关系。我摇摇头,又低下了头,自言自语地说:“我不知道。”看着我一脸茫然的不解的样子,毛主席哈哈笑起来,他一边笑一边用手在空中写画着问我:“你想想看,王字下面拐出个尾巴念什么呀?”“啊?那不是毛字吗。”我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啊!”毛主席用手轻轻拍了一下桌子。“对啊,你姓王,我姓毛,这还不是亲戚吗?”啊!我恍然大悟,高兴地一边拍手一边说:“对!对!主席,我们是亲戚,我们是亲戚!”
饭还没开始吃,我就和主席攀上了亲戚。听着他的风趣幽默的话语,看着毛主席慈祥和蔼的面容,我如沐春风,开始时的紧张心情消失的无影无踪。我兴奋地同他交谈着,心情自然也就轻松了。竟然忘了他老人家还没用餐。我说:“主席,既然我们是亲戚,那您以后可要多帮助、多教育我呀!”他对我微微一笑,像我的长辈亲切慈祥。
这时,刘跃芳师傅走过来,一边向毛主席问好,一边用手轻轻地碰了我一下。我才如梦初醒,赶紧对毛主席说:“主席,您稍等,我给您上饭。”毛主席吃饭速度非常惊人,一顿饭三下五除二就吃完了。见他随手从盘中拿了一个苹果,我赶紧拿起水果刀说:“主席,我给您把苹果皮削了吧?”他拿着苹果像个孩子似的来回晃了几下说:“吃苹果可不能削皮。小鬼,你知道吗,这苹果的营养可都在皮上呢。说完,把苹果举到嘴边一下子咬了一大口,又顺手从盘里拿起另一个苹果递给我:“小鬼,你也消灭它一个。”我急忙打了个手势:“不吃,不吃,主席,您吃吧。”他看我这样,故意装作不高兴一沉脸说:“要你吃你就吃嘛,我这个人,可就喜欢实实在在的人。”随后又用手指了一下对面的靠背椅,示意我坐下。我双手接过他递给我的苹果,坐在他对面,也学着他的样子,不削皮吃了起来。从那以后到现在,我还一直保留着在毛主席身边养成的吃苹果不削皮的习惯。
毛主席问我:“你喜欢梅花吗?”
王爱梅接着说,五十年代末的一个秋天,我随毛主席的专列在祖国南方的青山绿水间行进着。时近傍晚,我站在车厢走廊里,透过车窗往外看,落日的晚霞染红了天边,远近的田野里,镶满了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斑斓的色彩,给大地镀上了一层奇异的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牵着牛,扛着镢头,行走在乡间的小道上,仿佛整个空间都充满了诗情画意……
毛主席已经伏案工作很长时间了。我突然想到:让毛主席也观赏一下这美丽的景色,调节一下紧张的神经,不是很好吗?我回到乘务室,拿起暖瓶,轻轻地走到他的身边,给他斟满了水。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轻轻点了一下头,又要伏案工作。“主席,您看,这外边的景色多好看呀。”我轻轻说了一句,毛主席抬起头,我顺手把窗纱拉开,让他看得更远些,更清楚点儿。他放下手中的笔,揉一揉疲惫的眼睛和太阳穴,顺着我指向窗外的方向看着,欣赏着。我不愿打扰他,默默地站在他身边看着。
突然,不知原野晚霞的哪一个景色,触发了毛主席极富联想的神经,他收回眼神看着我,问:“哎,小王,你喜欢梅花吗?”“当然喜欢了,父母给我起的名字就叫爱梅,我能不喜欢吗?”我不假思索很自豪地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