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纠正过分看重物质利益、个人利益和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忽视人的思想觉悟提高的偏向时,毛泽东也一度产生过另一种偏向。但无论怎样,他关于在社会主义社会不能仅仅靠物质利益原则,不能用个人利益至上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观点,关于思想政治工作要为经济基础服务并要结合经济工作一道去做的观点,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没有涉及或很少涉及的,是合乎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是他具有中国自身特点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思想的组成部分,对今天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同样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纵观毛泽东对中国式工业化探索和实践的一生,其中虽然有过曲折和弯路,但总体而言是成功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在他的领导下,中国仅用27年时间,就在落后农业国的基础上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当他接手国民党留在大陆的烂摊子时,中国还不能生产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而当他逝世时,中国不仅能够制造这些东西,而且造出了火车的蒸汽机车和内燃机车、万吨轮船、万吨水压机、几十万千瓦的发电机组,还造出了“两弹一星”和核潜艇。从新中国成立到他逝世,我国人口由5亿多增长到9亿多,而人均粮食的拥有量却由418斤增加到615斤。1952年至1980年,我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了26倍多。1949年与1979年相比,我国钢产量由相差美国438倍变为相差其3.6倍,由相差英国13倍变为反超其百分之60,由相差印度4倍变为反超其1倍;发电量由相差美国80倍变为相差其9倍,由相差英国13倍变为反超其百分之17;铁路营运里程由相差印度3万公里变为相差其1万公里。另外,在那个时期,我国石油产量由12万吨增加到1亿吨,公路由8万公里增加到88万公里。所有这些建设成就,都为后来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雄厚而坚实的物质基础。
只要对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五大特征的论述,回顾毛泽东为中国工业化、现代化探索和实践的历程,我们便不难看出,毛泽东所开创的道路正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其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特征,虽然当时没有这种提法,但他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防沙治沙、改良土壤,推动水力发电,实质也是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我们完全有理由说,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提出者和推进者是邓小平,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集大成者和这条道路拓展的引领者是习近平总书记,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者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毛泽东。我们今天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就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沿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继续前进,力争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2]《毛泽东文集》第6、7、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3]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3年12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