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主席11月13日至21日的拉美之行,收获满满,硕果累累,也在昭告天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和平发展,引领世界前行的领导者。国家主席习近平赴秘鲁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31次领导非正式会议的同时,还对秘鲁进行了国事访问。于14日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共同视频见证了,中国秘鲁共建一带一路项目钱凯港的开港仪式,一条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正式诞生。两国元首还共同见证签署《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规划》和《中秘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习近平主席同巴西总统卢拉共同决定,将双边关系提升为携手共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同时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发展战略对接。访问巴西期间,发签署38项合作文件。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愿同巴方一道继续办好中拉论坛,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发展的优势及需求更好的对接,共同推动中拉命运共同体建设取得更多成果。
当地时间11月1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利马,应秘鲁共和国总统博鲁阿尔特邀请进行国事访问,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3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秘鲁总统欢迎习近平主席仪式正式开始前的几个小时,利马街头就已经聚集了很多华人华侨和当地民众,他们手举中立两国国旗,有的唱着祝福的歌曲,有的表演传统舞狮,气氛热烈。在利马路边儿还能看到用中文和西班牙语写的“中秘友谊万岁”的横幅。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阿在总统府前广场,为习近平主席举行隆重盛大的欢迎仪式。
两国元首共同见证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秘鲁共和国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秘鲁共和国政府自由贸易协定升级议定书》,见证交换经贸、产业投资、工业园区、教育、绿色发展等领域多项双边合作文件。双方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秘鲁共和国关于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博鲁阿尔特表示,中国长期是秘鲁最重要的贸易伙伴,特别是双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以来取得丰硕成果,充分展现了两国对于追求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的坚定承诺。习近平主席此访必将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里程碑,开启力争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新篇章,使两国人民共建共享更加持久和繁荣的未来,推动构建秘中命运共同体。
中秘共建“一带一路”项目钱凯港开港仪式,在当地时间14日晚举行,习近平主席同博鲁阿尔特总统在利马总统府以视频方式共同出席仪式。双方元首下达指令,宣布“开港”并分别致辞。习近平主席强调,我们要共同努力,一道把钱凯港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不断提升运能运力、提高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探索以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赋能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太平洋沿岸经济体共同发展,使之真正成为秘鲁乃至广大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繁荣幸福之路,在更广阔的空间实现互利共赢,为各国人民带来更多触手可及的收获感和满足感。
开港仪式号角响起后,“新上海轮”和中远海运“秘鲁轮”分别装卸印有“从钱凯到上海”“从上海到钱凯”字样的集装箱。中远海运“秘鲁轮”上卸下的是中国“新三样”产品——电动汽车、光伏、锂电池,“新上海轮”装上了如蓝莓,牛油果一类的秘鲁农产品,准备运往中国。中远“腾飞轮”政委赖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们的船载着包括新能源汽车、大巴车和挖掘机在内的3000多件滚装货物,于10月14日从上海出发,历经26天抵达前开港。中远海运“秘鲁轮”船长稽国良告诉记者说,钱凯港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的胜利果实,能够见证开港这一光荣的历史时刻他感到十分激动。
秘鲁《共和国报》15日报道称,之前钱凯已经在其建设过程中创造了8000多个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为秘鲁地方和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政法大学拉美法律和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潘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中秘两国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硕果累累。面对不断蔓延的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风潮,来自中国的声音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增强战略自主推进现代化进程,构筑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将成为拉美各国的主要诉求,也会成为中拉双方的共鸣,这为双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谋划未来合作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丰富的议题。
当地时间14日,APEC部长级会议在利马举行,会议在“赋能、包容、增长”主题下讨论了新合作倡议,新倡议的优先事项包括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APEC在贸易、投资、创新和数字化以及促进可持续、包容与有韧性的经济增长等方面合作的措施。俄罗斯《生意人报》14日引述,美国史丁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的话称,对于今年的G20和APEC会议,中国发出的信息是:未来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中国是确定的。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和平与发展。
“德国之声”中文版18日发表一篇记者手记的文章称:在秘鲁刚刚结束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3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可谓“占尽了风头”。对于这个说法的趣闻还有,在会后的各国家领导人拍照合影时,大家几乎没有等待迟到的美国总统拜登,匆忙赶来的拜登只好站在后排的泰国女总理身边儿,右二的位置。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美国“治国方略”网站11月19日《中国在秘鲁的新港口关乎增长,但天不会塌下来》文章称,在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中美领导人在秘鲁举行会晤,与此同时,有关美国在自家后院被中国打败的评论如潮水般涌来。
据环球网援引日本实时通讯社报道,本次会议共有21个成员经济体的领导人参加。 日本首相石破茂则缺席了合影拍照。合影当天,日本首相石破茂前往位于利马郊外的日裔秘鲁前总统阿尔韦托·藤森的墓地献花,原计划按时回到会场参加合影。但因遇到交通事故导致的堵车,行程被延误未能及时赶回来,就错过了拍照这“张全家福”的机会。
当地时间1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开始对巴西进行友好访问。当天上午,巴西总统卢拉在总统官邸举行了欢迎仪式。450名威武礼兵整齐列队,120名龙骑兵护卫习主席专车抵达。黎明宫前广场上“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巴西艺术家用中文演唱《我的祖国》。习近平主席在会谈现场说:“这是我第5次访问贵国。巴西也是我到访次数最多的拉美国家,我谨对老朋友,卢拉总统和巴西政府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感谢。从举行会谈、出席签字仪式、共同会见记者、出席欢迎晚宴·····整个行程非常紧凑一直持续到晚上。
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西联邦共和国关于携手构建更公正世界和更可持续星球的中巴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两国元首还共同达成了另一项重要成果,就是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巴西发展战略对接,共同见证签署了这一重磅文件:《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巴西联邦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同“加速增长计划”“巴西新工业计划”“生态转型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对接的合作规划》卢拉总统对习主席说,巴西大力推进的“加速增长计划”“新工业计划”“南美一体化路线计划”等发展战略,同中方的“一带一路”倡议高度契合,双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将极大助力巴西在工业化进程,促进南美一体化建设。访问期间双方还签署了经贸、投资、农业、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科技、人工智能、全球发展合作等领域30多项双边合作文件。
今年中巴将迎来建交50周年之际,这是双方朝着共建命运共同体目标,开展交流合作,深化友谊的50年,东西两半球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高度融合。习近平主席11年前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的时候说:“中巴两国发展利益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相连。”今天看来依然无比正确。中国和巴西尽管相距遥远,“友谊只船”始终是双向奔赴的,“黄金搭档”正在相互成就。习近平主席同卢拉总统会谈时引用巴西球王贝利的话说,最精彩的进球是下一个,中巴关系更精彩的篇章也在未来。
当地时间11月18日,当地上午时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里约热内卢出席“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启动仪式G20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宣布中国支持全球发展的八项行动:携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支持非洲发展;支持减贫和粮食安全国际合作,中国决定加入"抗击饥饿与贫困全球联盟;中国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推动全球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惠及“全球南方”的务实合作;落实20国集团“反腐败行动计划”;中国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
在20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9次峰会上近平主席表示,已经宣布给与所有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百分之百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此次峰会有三个中心议题,包括与饥饿贫困和不平等作斗争、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改革。G20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它已经从一个应对危机的紧急磋商平台逐渐转型为一个致力于推动世界经济体系更加公正、包容、普惠的长效治理机制,同时也意味着“全球南方”国家的声音更大了。G20体现出的发展中国家的诉求也更多了。
在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上,中国作为主席国首次就把发展放在了核心位置,有力的推动了G20从关注经济议题转变为关注包括发展在内的多元议题,并延续至今。中国始终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倡导相互尊重、平等合作、互利共赢有效地对冲了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对G20的干扰。G20已经逐渐成长为致力于从根本上解决危机的合作平台,契合了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期待,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光明前景。
当地时间19日,20国集团(G20)领导人第19次峰会在里约热内卢闭幕。此前一天,本届G20峰会通过《20国集团领导人里约热内卢峰会宣言》。美联社称,宣言成功呼应了东道主优先考虑的大多数议题,包括两场持续不断的重大战争、一项全球抗击饥饿行动、全球治理变革等。芬兰《赫尔辛基时报》称,本届G20会峰会凸显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国际事务中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国集团峰会闭幕当天,分别会见了德国总理朔尔茨和法国总统马克龙。法新社称,中国对德国经济的重要性,促使朔尔茨在任期间试图制定一条“中间路线”。这位德国领导人并没有向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那样就贸易发表严厉的言论,而是寻求成为北京的重要合作伙伴儿。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法国总统马克龙时强调,中方愿同法方继续密切高层交往。持续深化文化、教育、地方、青年等人文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中法民心相通。中国共产党20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进程,将为中法合作提供新机遇,双方务实合作前景广阔。希望双方用好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经贸混委会等机制,深挖合作潜力,加强优势互补,妥善解决分歧,实现互利共赢。马克龙表示,法国坚持战略自主,愿秉持相互尊重精神同中方开展对话合作,妥善处理经贸争端,维护双方经贸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等领域合作。之前的18日上午,习近平主席会见了英国英国首相斯塔默。据英国《泰晤士报》《金融时报》等媒体18日晚些时候报道,斯塔默在与中国领导人会晤中表示,英国必须与中国建立“稳定、持久、和互相尊重的关系“尽可能避免出现意外”他还称,牢固的英中关系对于两国以及更广泛的国际社会非常重要。据报道,斯塔默提议未来两国进行全面的双边会晤。
国际峰会本是各国领导人展现外交风采,共商大计的舞台,今年的G20领导人峰会却因一些插曲吸引了更多关注,除了日本首相石破茂因为沉迷手机坐着跟他国领导人握手被批“日本之耻”外,G20全家福的合影现场也不见美总统拜登、加拿大大总理特鲁多和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的身影。结果巴西这边组织拍照的时候,拜登特、特鲁多和梅洛尼斯三个人根本不在现场。据美方官员解释,他们三个正在开小会,估计是没算好时间。有意思的是三人匆忙赶到现场时,合影已经拍完了。三人站在旁边观望了一会儿,没人搭理他们,场面要多尴尬有多尴尬。以前这种国际会议的合影就算美国总统迟到,大家也会等等,美国多重要啊,怎么能不等美国呢?现在估计是大家等了一会儿,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没必要再等。有意思的是美方官员还责怪巴西时间安排还有问题,“全家福”拍的太早。看来在这种小事情上美国也是习惯性甩锅啊,事后美媒评价说领导人间的分歧和缺乏团结正在成为G20峰会的隐忧。不好意思,巴西和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很团结,是谁被嫌弃?某些国家自己知道。巴西这边儿也说,要不咱们召集领导人补拍吧?可就算是补拍也无法挽回负面影响,峰会本该传递出的合作氛围已经被消解成一场闹剧,还有对美国全球领导力的质疑,但这还不是本次G20峰会唯一让美西方尴尬的事情,接下来的这件事儿还是巴西总统卢拉的一次高明操作。通常情况下这种国际会议要发公告,大概讲讲各国领导人在会上谈的什么,达成了什么共识之类的,如果开会的时候各国分歧较大,那就没有公报,大家都是老牌政治家都懂这些潜规则。但卢拉的做法有一些小小的不同,他决定提前一天发布公报,还特意在欧洲多国领导人缺席的情况下加速了公报的审批工作。这事儿背后的原因是欧洲国家,在公报讨论阶段一再向卢拉施压,要求对俄罗斯使用更强硬的措辞。去年在印度的G20峰会也因为这事儿闹得很不愉快,巴西和俄罗斯同样是金砖国家关系一直不错,卢拉选择快刀斩乱麻,不仅避免了公报因争议难产还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作为主席国的决断力。公报内容主要讲了消除贫困,促进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改革等议题,对俄乌、巴以等地缘冲突仅做了模糊处理。峰会提出,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三倍,呼吁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强调要在全球范围内消除饥饿与贫困,还要着力于让联合国等国际机构更具代表性和有效性。总体来看,这次G20峰会是站在全球南方国家和多边主义的角度看问题,而非传统的西方黄金10亿人的视角,这个世界苦美国久矣,大家心里都清楚。如果不是美国到处挑事儿,这个世界会和平许多,现在G20里约热内卢峰会已经落幕,但它的余波与启示才刚刚开始涌现,未来全球各国如何在分岐中寻找共同利益,如何在冲突中追求和平,将成为G20乃至全球合作的核心命题。
澳大利亚《悉尼先驱晨报》称,一个结论无法忽视:世界不会等待拜登,各国领导人必须赶紧为特朗普上台做准备。近年来,G20在粮食安全,反腐败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等方面,开拓新合作领域。可以说,G20完成了从经济治理机制向全球一体机制的转化。从G7时代到这个G20时代,一大变化就是以金砖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秩序制定的核心平台中,这背后反映的是新兴经济体的高速成长,以令人惊诧的速度改变“南北力量”对比和国际格局,迫使传统大国和“北方集团”正视国际秩序迭代,主动调整身份和在国际事务中的行事风格,以求维护既有利益或者自身发展机遇。总之就是一句话:未来已来,我本是高山,那是我们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