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七月七日 84年的时间 无法磨灭一个民族的悲痛
那段屈辱的历史 在北京城留下了 不可磨灭的痕迹 这是不可忘却的血与泪!
卢沟桥 日军阴谋的起始
七七事变 又称“卢沟桥事变”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 阴谋的开始

卢沟桥
1937年7月7日午夜 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 松井太久郎给冀察政务委员会 外交委员会打电话 诡称有日军陆军一中队 夜间在卢沟桥演习 仿佛听见由驻宛平城内之军队 发枪数响 致演习部队一时呈现混乱 丢失士兵一名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

29军军部拒绝了 日军的无理要求 但日方仍坚持要派兵入城 否则将诉诸武力

大门紧闭的宛平城
双方军队的交涉 一直持续到7月8日凌晨5时许 借着熹微的晨光 日军突然向卢沟桥一带的 中国军队发起了进攻 炮火向宛平城狂轰乱炸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军队在卢沟桥上
布满弹坑的宛平城墙 见证了腥风血雨
宛平城遭到日军炮轰后 中国守军第29军 进行自卫还击
守卫宛平城与卢沟桥的 第三营官兵高喊口号 “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多次打退日军进攻

驻宛平的中国军队紧急奔赴卢沟桥战场
日军第3大队 直扑龙王庙和附近的铁路桥 守卫桥头的29军只有两个排 终因寡不敌众 60多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7月8日晚 日方代表松井太久郎与 中方代表第29军副军长 兼北平市市长秦德纯进行交涉 翌日晨达成三项口头协议:
一、双方立即停止射击;
二、日军撤至丰台, 中国军队撤至永定河西岸;
三、宛平由冀北保安队接防。
随后几天 和谈在零星冲突中时断时续 宛平城城门紧闭 负责谈判的中方代表 也得拽着绳子 被人从城头上吊下去

如今的宛平城 虽历经多次修复 城墙上依然布满了 密集的枪眼与弹坑

日军攻打宛平城留下的弹坑 新华社记者 韩松豫 摄

宛平城墙边的石鼓记述日军的暴行
这座古城和周遭斑驳的创伤 见证了84年前 那些日子里的腥风血雨
激烈的枪炮声 打破了宛平城的宁静 也唤醒了中华民族 抗击侵略的战斗意志
佟麟阁路 赵登禹路 抗日英雄将领的纪念
路名是一个城市的记忆 也是一个国家对历史的记忆
北京有两条道路 以抗日名将的姓名命名—— 西城区的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


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时间倒回至 七七事件爆发后 7月28日 29军因不敌日军准备撤离 但撤退命令、时间、路线等 各种机密情报消息 被叛徒潘毓桂提供给了日军
下午4时 退下来的中国军队 被日军铺天盖地的炮火 打得措手不及
副军长佟麟阁 先被击伤落马 随后在带伤指挥部下突围时 头部再次中弹而牺牲
赵登禹所坐的轿车 遭到火力重点覆盖 被打成了筛子 死状惨烈 牺牲时年仅39岁

赵登禹雕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