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8日,中红讲堂进校园活动在湖南省郴州市宜章县举行,由刘建少将在宜章县城承启红军小学讲述爷爷朱德元帅的故事。图为承启红军小学外景。(中红网王子禄摄)
宜章县城承启红军小学学生向刘建少将等佩带红领巾。(中红网王子禄摄)
刘建少将在讲课前,向在场小学生们致敬。(中红网王子禄摄)
刘建少将在讲述爷爷朱德元帅的故事。(中红网王子禄摄).
宜章县城承启红军小学学生们在认真听讲。(中红网王子禄摄)
中红讲堂进校园活动结束后,大家在宜章县城承启红军小学教学楼前合影留念。(中红网王子禄摄)
中红网湖南宜章2017年5月8日电(江山、李彪、布铁威、王子禄)今天上午,中红网—宜章红色旅游网举行了开通仪式。下午,中红讲堂进校园活动中,当年参加宜章湘南起义的朱德元帅的外孙、解放军装备学院原副院长刘建少将,朱良才上将之子、《人民日报》影视部原主任朱新春大校,分别来到宜章县城红军承启小学和迎春镇碕石村的红军英烈小学讲课。刘建少将在宜章承启红军小学,讲述了他爷爷朱德元帅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故事。
参加今天讲课活动的当地领导和有关人士有:郴州市人大原副主任黄诚,县教育局长欧阳华、县史志办主任黄利华,宜章辉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宜章兆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建林,清华大学教授谢新佑,革命烈士彭亨祥侄孙彭明喜,红色画家李春祥,宜章县城红军承启小学校长邱凯,宜章县迎春镇党委书记黄军勇、迎春镇学校校长廖明国、迎春镇碕石村党支部书记彭长城、碕石村委会主任彭美松、碕石村红军英烈小学校长彭国梁等。
讲课活动分别由中红网总编辑江山、宜章县史志办主任黄利华主持。
下面,是刘建少将讲述的爷爷朱德元帅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故事。
朱德爷爷带头少拿国家工资
刘建少将说,今天非常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谈不上讲课,只想从一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后代的角度,和大家分享几个朱德爷爷鲜为人知的小故事,讲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
1953年夏天,我母亲从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返回祖国,不久,我就出生了。母亲休完产假,被分配到北京师范大学任教。为了让母亲专心工作,爷爷告诫她:我们国家现在非常需要建设人才,你所从事的正是培养人才的工作,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爹爹对你的期望。爷爷决定把我留在身边抚养,直至爷爷搬离中南海,我到东北建设兵团参军,我在爷爷身边生活了15年。我母亲朱敏是朱德的女儿,按旧理我是外孙,但他老人家认为那种里外之分是封建的旧观念,新社会应该有所改变。他认为我们都是他的亲孙子,没有孙子和外孙之别,一直让我们叫他“爷爷”。过去曾有人让我叫他“姥爷”,但爷爷说:“我不是‘老爷’,封建旧社会的地主老财才叫‘老爷’。”现在男女平等,在我们家晚辈都叫爷爷。因此,这样的称呼延续至今。
当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共中央最高领袖,建国初期实行工资制后,定的是一级工资,约600元。当时,国家百废待兴,于是根据毛泽东主席的建议,他们都拿四级工资,也就是400 多元。绝大多数人的工资,都随着参加工作的年限而递增,而这几位最高领袖,又响应了毛主席的倡导,工资实行“递减制”。和党政干部相比,军队干部的薪金要稍微高些。爷爷完全可以拿元帅的工资,每月700元。但他以已经不在军队中担任实际职务为由,坚决不拿元帅的工资。这样一来,他和康奶奶两个人的工资加在一起,才顶一个元帅的工资。两位老人的日常生活,再加上孩子的吃、穿、上学的费用,还要接济家乡的亲戚等,有限的工资就变得紧巴巴了。七十年代初,康奶奶曾问爷爷说,这辈子有什么遗憾的事吗?爷爷感叹地说:我这辈子没有吃过饱饭!听了这话,我不理解是什么原因,就问我妈妈,爷爷生活条件总比老百姓要好一点,他为什么说他吃不饱饭呢!我妈妈解释说:“因为战争年代,不管长征也好,抗日战争也好,解放战争也好,物质供应条件很差,没什么吃的。解放以后他又得了糖尿病,一日三餐饮食受到医生的限制,每顿主食只有二两米饭。”
朱德爷爷带头过节俭生活
刘建少将说,爷爷是佃农出身,当年能完成私塾教育,全靠兄弟姐妹们整日辛苦劳动、节衣缩食供他读书。解放后,爷爷知恩图报,要求他们每家来一个孩子,到北京读书。当时就来了10多个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才几岁,虽说爷爷当时工资不低,但要抚养这么多的孩子,学费、交通费、生活费,一个月下来所剩无几。当年,和我们家经常在中南海共用一个食堂吃饭的中央领导有刘少奇、杨尚昆。杨尚昆一家长年只有四个人吃饭,老两口和儿子杨绍明、女儿妞妞。而我们家则是老少十几个。我们家的饭菜质量自然要差很多,只能吃少油清淡的大锅菜,且常常不见荤腥。康奶奶为了保证爷爷的营养,经常给他单独做油炒的多一点的菜。结果,菜一上桌,十几双小眼睛立刻馋巴巴地望着,爷爷也舍不得吃,只好分给每个孩子吃一点。有时,邻桌的杨尚昆看到这种情况,便主动端着自己的菜过来:“来来来,换一换,让我也尝尝你们家的菜。”说完放下自己的菜就走了,当他一离开,我们这帮孩子就一抢而光。
爷爷除了爱吃新鲜蔬菜,一般人弃之不食的蹄筋也是他所爱吃的。长征过草地时,红军的粮食快吃光了,爷爷也和战士们一样,吃野菜,嚼草根。有一天下午,到达宿营地之后,爷爷顾不得休息,去检查战士的吃住情况,在路上发现一些牛蹄、马蹄,他便蹲下身子,对这些蹄子进行仔细地查看,然后对身边的警卫员说:“看样子是不久前通过的先头部队扔掉的。好东西,带回去,把里面的蹄筋抽出来,加工一下,就是一顿美餐,足可以给战士们改善一次生活了!”接着,他手把手地教警卫员怎样加工。
上世纪50 年代中期,有一天,机关供应站来了一批对虾,厨师邓师傅为了让爷爷尝鲜,就买了几个,精心烹好,端到饭桌上。爷爷一见,就问是从哪里来的,多少钱一斤,然后说:“老邓啊,对虾是好吃,可你知道嘛,一吨对虾到国外,能换回好多钢材哟!我们国家穷,缺钢材,对虾少吃一口有啥关系,进口钢材更要紧。以后记住,再有对虾你就不要给我买了,买了我也不吃。”邓师傅说:“您是国家领导人,就是顿顿吃对虾,能吃多少?”爷爷说:“国家领导人更要想着国家,能节约一点就节约一点,反正以后不要吃就是了。”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人民群众的口粮严格控制,毛主席带头不吃肉,爷爷也紧缩了自己的饮食标准。他减少了粮食定量,也很少吃肉,有阵子干脆不吃肉,常吃一种把米和菜煮在一起的“菜糊糊”。家里由于来往的客人多,有段时间粮食亏空了20 多公斤,工作人员想报请机关行政部门把短缺的粮食补上,爷爷坚决不同意。一天,他亲自指导厨师做的一顿“菜糊糊”,请身边的工作人员吃。他对大家说:“今天请你们吃这顿饭,是让大家不要忘记过去战争年代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国家经济困难,人民生活艰苦,我们要想到全国人民,和人民一起共度难关,能节约一点是一点。”这样,他坚持和家里人一起吃“菜糊糊”,硬是用“菜糊糊”把短缺的粮食补了回来。
讲吃饭的故事,其实就是要告诉大家要节俭。爷爷写过一首勤俭的诗:“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从小爷爷就教育我们要学会勤俭和艰苦朴素,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吃饭,从来不允许有剩饭剩菜,米粒儿掉到桌上都要捡起来吃了。教育我们从小就要懂得珍惜粮食、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爷爷常讲,红军长征中吃不饱穿不暖,现在条件好了,决不能浪费、糟蹋粮食。我也用这首诗教育我的儿子当普通人、过普通生活,勤俭节约。
朱德爷爷绝不允许身边人搞特殊化
刘建少将说,除了勤俭和艰苦朴素外,爷爷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就是“绝不允许搞特殊化”。在这方面,爷爷要求非常严格,关于这点我感受非常深刻。1972年,爷爷的秘书受人之托,以给老人家亲属购表的名义,向军委办公厅申请购买10块“莺歌”手表,虽按价格付款,但要求免除工业券。当时这种原装进口手表是重点内控商品,市场上根本见不到,价格是187元一只,同时需要70张工业券。在计划经济时期,每个城市居民一年仅发给很少的工业券。军办接到电话后,只按价格收钱并免除了所有工业券,同时将手表送到家中。爷爷知道后,非常生气,将拐棍杵得地面噔噔响,说:“我戴的国产表,质量很好,不需要更换,我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是共产党员首先不能欺骗组织,必须遵守组织纪律,绝不允许搞特殊化,以我的名义向组织要东西。”爷爷责成这位秘书做出了深刻检查。为了让他吸取教训、警示他人,爷爷果断决定将表和人都退了回去,另选了秘书。
1974年,我的一个表弟在海军当兵,他母亲背着爷爷,以照顾朱委员长为名,向海军首长提出将他调到北京工作。海军首长出于对爷爷的热爱,给他办理了调动。爷爷知道后非常生气,马上严肃地对他母亲说:“我要的是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不要孝子贤孙!哪里来的,还应回到哪里去。”爷爷还把海军的首长请到家里来,详细询问了调动的经过后说:“还是让他回到基层去锻炼。我这里有组织照顾,用不着他们。”在爷爷的坚决要求下,组织上将其调回到海军某部基层单位工作。调令下来后,正是农历除夕,他想在北京过春节,和他妈妈团聚几天再去报到。爷爷听了他的想法后,严肃地对他说:“不行,一个解放军战士,必须模范地服从命令听指挥,必须提高革命纪律性,还是到部队去过春节吧。大年三十也要走,在那里和同志们一起过春节更有意义。”后来他按爷爷的要求,年三十离开了北京。
在爷爷身边,至今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老人家要求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细节决定成败。我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考试,数学只得了59分。当爷爷问我考试成绩时,我答数学只差一分就及格了。爷爷听到我的回答后很不满意,他对我说:“学习是为了走向社会,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是需要知识和人才的。你这个态度不对,看来你没用心在学习上。你这种思想可要不得,你现在不认真,将来办什么事都大大咧咧的,就变成一个废人。”以后每次做任何事情,他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