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怀抱儿子董良翮。(中红网红色图库)
邓颖超同董必武的小儿子董良翮在一起。(中红网红色图库)
董必武与女儿董良翚(右一)、次子董良翮(左一)。
董必武夫妇和孩子们,自左至右:董良羽、董必武、董良翮、何莲芝、董良翚。(中红网红色图库)
董良翮在一次座谈会上讲话。
万里之子万伯翺(右一),董必武之子、河北北京知青董良翮(中),著名作家梁晓声,在一次座谈会上。(中红网红色图库)
中红网北京2017年4月14日电(红笔杆)中共一大代表、国家代主席董必武之子、老知青董良翮,2017年4月11日因病在云南瑞丽逝世,享年72岁。
董必武,与谢觉哉、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一起被称为“延安五老”。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政务院副总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以及代主席等职。1975年4月2日,他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董必武和妻子何连芝一共有三个孩子。1938年3月,长子董良羽出生时,董必武觉得当时国家的工业太差,希望他们这一代人长大后,国家能造飞机,就取名“良羽”。出于这样的想法,女儿于1941年出生时,董老继续在“羽”字上做文章,取名“良翚”,意即羽毛的颜色。次子1945年出生后,得名“良翮”,意即鸟翎的茎。
董良翮(1945-2017),小名叫酉生、字良翮,董必武的二儿子。1969年到河北晋县农村插队当知青,曾被树为知青先进典型。董良翮在回忆录中写道:“我1945年生于延安,1969年下乡务农,现为广州中联置业公司董事长。在3个孩子中,我跟父亲在一起的时间最长。父亲对哥哥姐姐可能不像对我这么宠爱。他们的特权不如我大。他们不能随便进出父亲的办公室,我却可以在他办公室的地毯上打滚。甚至可以乱翻抽屉。父亲很严肃,但他很有人情味,不打人,甚至没有骂过我。“文革”开始时,我是北京市六中1966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12月,父母决定送我到农村去。1979年,我离开农村,回到北京,在农机部农业机械化服务总公司工作。我没有按部就班地上大学,只是在干部学院进行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训。后来,又从农机部调到康华公司,接着又到了海南……现在在广州经商。如果父亲活着,我相信他也不会落伍,一样会尊重我们自己的选择。”
董良翮的好友孟建平赋诗以怀念:
《五古•吊董良翮大哥》(二零一七年四月十一日子夜•瑞丽)
一代骄子去,去日太匆匆。 昨方谈锋健,天下论纵横。 今遽守弥留,抚手泪偷零。 三载常朝夕,感君赤子情。 胸怀寄江海,肝胆照山陵。 名高积两世,磊落立一生。 南湖烟雨舟,初心骨血凝。 囹圄几身陷,天地曾驰骋。 暮爱彩云南,晚霞落照红。 盛节惜一日,拂袖驾鹤行。 勐秀低垂首,瑞江泣悲鸣。 英名留九州,忠魂佑边城。 从此不见君,岁岁忆音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