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马石
第二天早饭后,从茨坪出发,车行十一公里,就到了双马石。下车后,井冈山博物馆的同志领着我们步行半里长的山土凹石子路,到了要隘处。
双马石位于茨坪西南,海拔一千二百多米。山势高峻,峰峦峙立;两峰夹峙中间形成一个只有十多米宽的狭窄隘口。解放后,这里建有一座游人休息亭。我们穿过隘口,沿着一条“道在深谷半山旋”的崎岖小路往下走。一抬头,云雾中有两块相叠的大石头,黑黝黝地活象两个马头。“双马石”之名即由此而来。
这里有一条蜿蜒的山路,是旧时东通遂川、西通灵阝县的要道,也是毛主席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时首次来茨坪的第一条“红军路”。从双马石沿着这条路南行不远,就是有名的荆竹山。
1927年10月24日,毛主席率领在湘赣边界进行游击活动的工农革命军来到荆竹山,会见了王佐派来欢迎的代表。毛主席向部队宣布了纪律,教育干部战士们要和当地农民武装搞好关系,不拿群众的东西,哪怕是一个红薯、一只鸡蛋都不能乱拿。
当天下午,毛主席率领部队翻过双马石,来到大井。当地群众和王佐部队听说“毛司令”的队伍来了,奔走相告,扶老携幼地在路旁欢迎工农革命军上山。王佐也亲自到大井迎接毛司令。当时有首歌谣唱道:
红军上了井冈山, 革命有了立脚点, 地是根, 枪是胆, 有地有枪换新天。
1928年5月,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井冈山会师后,红军在双马石修建了哨口工事,设了三道防线。第一道是竹篱笆做成的路障(竹篱之前还有一、二里长的竹钉阵);第二道和第三道是用木头和泥土垒成的哨卡和战壕。在那艰苦斗争的岁月里,井冈山的地方武装和工农红军在这里放哨站岗,警惕地注视着灵阝县、遂川方面的敌情;灵阝县、遂川两县的赤卫队、暴动队也经常派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从双马石上山递送情报,运送军粮、食盐和弹药。
八面山
参观过双马石哨口以后,沿着北行的盘山公路,再走八公里,就到了八面山哨口。它位于茨坪西北部,海拔一千四百多米。这里群山重叠,高峰刺天。举目环视,面面皆山。当年,这里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通往灵阝县。顺着小道往下看去,但见千川万壑,云雾缭绕,不知山脚在何处。红军哨口就设在这山巅之上,前后几个山头筑有三个工事,最前沿也有竹钉防线。
我们坐在游人休息亭里,一边歇息,一边听井冈山博物馆的同志介绍五十年前这里发生的事情。
1928年底到1929年初,国民党反动派纠集了湘、赣、粤三省军阀二十一个团的兵力,以反共老手何键为总指挥,向井冈山发动第三次“会剿”。毛主席在宁冈柏露村横店里召开了前委、特委、军委及地方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分析了当前形势;为了打破敌人新的“会剿”,决定红四军主力转移到外线作战,向赣南、闽西开辟新的根据地,留下红五军和红四军的三十二团(由袁文才、王佐地方武装升编的)防守井冈山。
1929年1月14日,毛主席、朱德同志率领红四军主力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进军。留下的红五军第十大队负责坚守八面山哨口。
1929年1月下旬,湖南敌人进犯八面山。红军英勇反击。军民团结一心,一直坚持了七天七夜,敌人始终无法登上八面山。后来,奸刁的敌人用金钱买动一名坏分子带路,从后面沿小井河沟偷偷上山,在小井疯狂屠杀了一百多名宁死不屈的红军伤病员。红军被迫从八面山撤退。
黄洋界
参观八面山后,我们乘车沿着盘山公路左旋右转,到了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黄洋界。
黄洋界气候多变。我们刚来时,四望苍山起伏,象沧海掀波;云雾飞涌,如巨浪奔腾;黄洋界恰似屹立在汪洋大海里的海岛。所以这里原名“汪洋界”或“望洋界”。不久,阳光乍露,碧空当头。我们登上了哨口的一个大平台。这里矗立着两座纪念碑:一座是横碑,大理石上镌有毛主席手书《西江月•井冈山》手迹;一座是竖碑,上有朱德委员长亲笔题写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十一个大字。
我们一边吟咏着毛主席的光辉词章,一边听井冈山博物馆同志介绍当年黄洋界保卫战的情景。
1928年8月下旬,湘赣两省敌人乘我红军主力远在湘南欲归未归之际,纠集了四个团的兵力向井冈山发动第二次“会剿”。湘敌吴尚第八军一个师抢赣敌之先,从灵阝县犯大陇,直逼黄洋界下。当时我守山红军,只有三十一团一营的两个连。团长朱云卿和党代表何挺颖召开了连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了毛主席八月中旬在永新九陂村紧急会议上关于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的指示,提出了“誓死保卫井冈山,与山上群众共存亡”的战斗口号,并详细研究了军民共同抗敌的措施。
黄洋界哨口一共有三道工事:北面的工事由两个排负责阻击从宁冈小路上来的敌人;西南面的工事由一个连负责阻击从湖南灵阝县小路上来的敌人;山顶 望哨由一个排负责监视山下敌人,并掩护左右两个工事。工事上还准备了擂木滚石,工事前设下了竹钉陷阱。赤卫队、暴动队埋伏在附近山头,准备摇旗呐喊助威;儿童团员们准备在煤油铁桶里燃放鞭炮假充机枪声音。
8月30日清晨,战斗打响了。湘敌一个师,密集在黄洋界山脚下的源头埂,用强大火力攻山。红军故意不睬。等匪军进入火力有效射程,红军一声喊打,步枪、鸟铳喷吐出复仇的火焰,山头上滚石、擂木向敌人倾泻,大批敌人被打死打伤;活着的慌忙往路旁树丛中乱窜,又掉进陷阱和竹钉阵中。激战一个上午,打退了敌人三次冲锋。敌人不甘心失败,准备发起更大的攻势。红军陈毅安营长派人从茨坪军械处抬来了二十八团留下修理的一门迫击炮,出其不意地向敌人射击。一发炮弹正中敌群。这时山头红旗招展,军号嘹亮,喊杀之声不绝,“机枪声”响个不停……敌人以为红军主力回到山上,不敢恋战,当夜就撤回灵阝县。在宁冈县新城伺机出动的赣敌听说湘敌退走,也赶紧逃之夭夭。当湘赣两省敌军连夜逃窜之后,这天夜里,战斗在黄洋界上的军民们,欣喜若狂,彻夜不眠,欢呼胜利。我曾采访过当年参加过黄洋界保卫战的三十一团一营的一连党代表刘型,据他回忆:当年红军官兵杨至成等几位京剧爱好者,当即就在黄洋界上模仿京剧诸葛亮《空城计》的唱段,编了一段《毛泽东的空山计》,有的敲着竹板,有的击着脸盆,有的打着塘瓷饭碗,兴高采烈地你一句、我一段地唱了起来,歌颂井冈山军民团结御敌的胜利,嘲讽反动派的失败:
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 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 举目抬头来观看, 原来是湘赣发来的兵。 一来是,农民斗争少经验; 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 你既得宁冈茅坪多侥幸, 为何又要侵占我的五井? 你莫左思右想心不定, 你既来就该把山进, 为何山下扎大营? 我这里内无埋伏外无救兵 你来、来、来! 我准备着红米南瓜——南瓜红米, 犒赏你的众三军。 你来、来、来! 请你到井冈山上谈谈革命。 毛主席从湘南率红军大队回到井冈山后,听取了这次战况的汇报,写下了光辉词篇《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己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