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头条>>正文
特稿:回光山县忆伯母邓颖超——写给光山县颖超中学的同学们(组图)
2011-08-17 09:58:10
作者:周秉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我的伯母邓颖超是河南人,她的家乡在河南省光山县。

    由于伯父周恩来在周家大排行中行七,所以我们子侄辈习惯称伯母为“七妈”,而称伯父为“伯伯”。

    2011年5月20日,我跟随西花厅·红岩儿女联谊会参观团前往河南信阳地区寻访红色革命遗迹。当天下午到达光山县,参观了邓颖超祖居纪念馆。

    七妈的祖居位于光山县司马光中路贡院街白云巷,是一座具有清代徽派风格的民居。其房屋布局中规中矩又富于变化,无论格扇门窗还是桌椅床柜都刻有精致的雕花。后院不大,却花木繁茂、活泼有生气,碑廊的墙上依次展示的,有毛泽东、周恩来给邓颖超的手书,有邓颖超本人的一段讲话,还有李瑞环、李铁映等国家领导人和几位文化名人的题词,其中最精彩的一副则是毛泽东在1965年9月25日写给邓颖超的信:

    “邓大姐:

    自从你压迫我写诗以来,没有办法,只得从命。花了两夜未睡,写了两首词,改了几次,还未改好。现在送上请教,如有不妥,请予痛改为盼。

    毛泽东 9月25日”

    毛泽东送给七妈的那两首诗是《念奴娇•鸟儿问答》和《重上井冈山》。“邓大姐”是七妈生前全党全国人民对她的敬称,年纪比七妈大11岁的毛主席也称七妈为“邓大姐”,几十年革命战友的情谊,领袖的认真与幽默跃然纸上,令人不禁会心一笑。

    因为曾学过几年美术,我注意到了这栋房子中有一处设计别致的角落,那是在绣楼前的天井内有一方小水池,水是活水,清澈透明,波光点点,正映着头顶上方的一小块天空。恍然间,似乎有一柱雾气正从池中缓缓地直直地向上升飘,穿过一楼的廊柱,穿过二楼的闺房,直抵高高的蓝天。这样的建筑景观,在我国目前仅存的古民居中怕是也不多见了。

    1904年七妈出生在广西南宁,那是她父亲前往任职的地方。由于父亲后来被贬谪发配去了新疆,七妈从6岁起便跟随她的母亲前往天津居住。1919年,16岁的她积极投入了天津的爱国学生运动,并由此开始了她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直到88岁高龄去世,终其一生,她都没有回过自己的故乡。

    知道七妈是河南人,大概是在我上初中的时候,记得是一个周末,我去西花厅看望七妈,七妈高兴地告诉我,她刚刚去参加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她分在河南组,属于河南地区代表。我听了却感到不解,心里想:“七妈一直都住在北京,又在北京工作,她应该是北京地区的代表才对呀,怎么却成了河南地区的代表呢?”可是看七妈说话那神情,她分明对这次的安排十分满意。这时,七妈的秘书张元阿姨在一旁插话说:“你七妈是河南人,她的老家在河南。”原来如此,原来在北京工作的人大代表也会根据自己的籍贯被分配在地区组。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七妈的老家在河南。

    那么,七妈她回过她的家乡吗?她家里还有什么人吗?我没有去问七妈。西花厅有纪律,伯伯、七妈从不对我们这些子侄辈讲他们的历史,更不允许我们乱打听。如今想来,这应该是他们在长年的艰苦危险的革命斗争中养成的习惯吧。

    我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又从高中到大学,在伯伯和七妈的身边生活了许多年。多年的生活让我认识到:西花厅并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家”,它是伯伯和他的秘书们办公的地方,它的全名叫国务院总理办公室。伯伯做为新中国的大管家,他昼夜繁忙、殚精竭虑、忘我地工作。为了确保伯伯的工作不受干扰,七妈给我和同样住在西花厅的哥哥秉钧规定了一系列纪律。从此,年复一年,我们就一直生活在七妈的这些纪律之下。

注:邓颖超大姐1953年9月和侄子、侄女们的合影,前排左边周秉钧,右边周秉宜;后排左边周尔辉。

    那时伯伯每晚都要在办公室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上午则是他睡眠的时间,七妈规定西花厅要保持绝对的安静。无论室内室外,大家走路办事说话都不能出大声。记得我刚上幼儿园时,有一个周末的上午,我跑到院子里,把小朋友借给我的橡皮筋栓在树上,高高兴兴跳起了皮筋。谁知刚跳了两下就被卫士张树迎叔叔听见了,他立刻从值班室跑出来,轻声阻止我:“咪咪,咪咪(我的小名)不要跳了,你伯伯在睡觉。”晚上我回到幼儿园把橡皮筋还给了小朋友,从此我再也不敢在院子里随便蹦跳了,并且学着大人们的样子处处轻手轻脚,尽量保持安静,不去打扰伯伯,七妈对我还是满意的。但年轻人也难免会偶尔出点小偏差。印象深的是在我上高中时,暑假的一天我在值班室和张树迎叔叔聊天,讲我学校的趣事。值班室和伯伯的办公室门对门,伯伯在里面办公。我说着说着便忘了身在何处,不自觉提高了嗓门,张叔叔却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他立刻用食指按住自己的嘴,提醒我:“嘘——小声点。”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这些小事,当时的场景,包括张叔叔认真的表情,依然还清楚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一张红照半世情——记袁毅平摄著名红照《东方红》(组图)
·下一篇:特稿:“唱革命歌,吃红烧肉”——北京开国元勋后代合唱团再次为革命的老妈妈们庆祝母亲节(组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特稿: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老区何家冲(图)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将帅书法作品(组图)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永远的老兵
·特稿:《为民务实清廉——党风楷模刘少奇》全国巡回展齐齐哈尔站开展仪式新闻通稿(组
·特稿:上党战役回眸
·特稿:《周恩来风采》摄影展览开展暨刘少奇瓷盘像捐赠仪式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举行
·特稿:长沙市市委宣传部来馆举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