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陶鲁笳同志追思会2011年6月11日在北京举行。(中红网江山摄)
陶鲁笳追思会现场,有关人士写的题词引人注目。(中红网江山摄)
追思会上,全体与会者高唱《国际歌》。(中红网江山摄)
中红网北京2011年6月11日(江山、王忱) “陶鲁笳同志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对工作实事求是,对人民鞠躬尽瘁,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应当像陶鲁笳那样永远坚持毛泽东思想”……今天上午,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陶鲁笳同志追思会,由乌有之乡网、中国红色文化联合会和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在北京联合举办,各界人士近百人出席了活动。 陶鲁笳,江苏溧阳人,1917年2月出生,1936年入党,革命战争年代曾任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部长,昔阳、平定、和顺三县中心县委书记,太行区委组织部部长等职务。解放后先后担任山西省委宣传部部长、省委第二书记、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兼山西省军区政委,国防科委主任、政委等职。2011年5月21日病逝于北京,享年94岁。 上午9点,追思会正式开始,与会者向陶鲁笳遗像三鞠躬后,由陶老生前好友、原国防科委情报所核心组成员恽仁祥首先发言。恽仁祥身材精瘦、声调高亢,他的开场白就是陶鲁笳所推广的大寨精神,以及支持红旗渠建设对今日中国所产生的巨大现实意义。他说:“大寨是推不倒的!”现场响起了一片掌声。 接着,他饱含着感情,回忆了自己与陶老的几次交往以及陶老对自己的言传身教。如1974年“批林批孔”期间,陶鲁笳指示他,对同志要重在思想教育、改造为主。因此整个运动期间,自己所在的单位没有批斗一个干部、群众。 恽仁祥还提到了陶老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他说:“不知大家印象中的造反派是什么样?我就是国防科委有名的造反派。要真说搞派性,那我还是有两下子的。可是整个文革期间,我闹了两个月的派性,就检讨了五年啊!而且我们造反派就不好好工作了吗?我们一样也有科研成果和发明问世啊!陶老对我们一向严格要求,他说让我不要搞资产阶级派性,我听了他的,一次会议我发言两个半小时,其中检讨自己就用了两个小时。” 恽仁祥最后总结道:“像陶老这样的干部,他们的眼中有全国一盘棋的概念,心中有共产主义理想,胸中有实事求是精神,实践中处处都体现着毛泽东思想。” 第二位主讲人是陶老生前好友、北京市城郊经济研究所张文茂。他留着黑亮而茂密的背头,一口东北话很是富有激情:“我们的农村向什么方向发展?还是要走组织起来的路子。如今研究农村问题的理论水平,没有超过当年陶老他们的高度。他们这一代是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实践理论的奠基人。” “农村要组织起来,要改造我们的农业条件,农业学大寨是不可回避的历史阶段。现在总是有些别有用心的人控诉当年的农村多么穷,国民经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什么的,根据我的实践和调查,证明这些人所说的完全是胡说八道!” 说到激动处,张文茂愤怒地挥了挥手。他最后说:“我们要进一步学习陶鲁笳同志,把我们的理论准备做足。” 接下来发言的是红色历程研究会马青柯同志。他脸庞瘦削,但依然神采奕奕。他的身体非常不好,但依然坚持从医院赶到会场。他深情地总结道:“陶老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学习、善于实践,走群众路线。” “不知在座的对人民公社有怎样的看法?我仔细想过这个问题,当年毛泽东和邓子恢有分歧,可两个人的分歧是实现公社化的速度,而绝对不是说要不要搞的问题。”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徐飞个头高大,年龄也比较大了,走路慢,而说话也很慢,但慢中掩藏着惊人的力量和爆发力:“陶鲁笳同志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与人民共命运的一生。他没有被糖衣炮弹给打中,没有浮夸,还过了‘文革关’,过了资产阶级复辟关,更过了家庭关。他就这样完美地走过了自己的人生,和我们一起亲民,他是我们无产阶级的英雄!资产阶级要推他们的英雄,我们也要表扬我们的英雄!” 话毕,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气氛达到了高潮。 青年诗人蔡诗华献上了一首诗:《无私无畏探索路——怀念首个向毛泽东推荐大寨与陈永贵的陶鲁笳同志》: “夕阳大寨本无名, 却是尔等抒华章。 无私无畏探索路, 又红又专刻苦扬。 非毛非共黑浪涌, 敢驳敢辨忠贞芳。 青史或念妖魔计, 未来可否正道殇?” 最后一个发言的原中央某机关综合局局长张勤德。他在分析了当前的时弊之后,全面地评价了陶老的一生春秋。他说:“陶鲁笳同志的一生,是努力做毛主席好学生的一生,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一生。他坚持认为农村应该先集体化,再机械化,才能过渡到现代化,只有共同富裕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今天追思他,今后还要永远纪念他,最好的一种纪念方式,就是继承毛主席的遗志,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追思会结束了,许多人依然意犹未尽,许多人还议论着,回顾着,感慨着。正如会场高悬着的那幅对联,就是陶鲁笳同志一生高举毛泽东思想的真实写照——“雄鸡唱晓,壮志凌云追导师,首创合作化。黄钟毁弃,正气犹存激后辈,重举赤色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