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海丰红色联播
记红军战斗英雄颜浑(组图)
2020-01-13 11:42:44
作者:颜小岩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颜浑爱人林淑青

    广东省海丰县陶河镇陶南村是一个红色乡村。这里,不仅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留下农会、赤卫队、红军、游击队的足迹,还有农会、陶南第一个党支部、农民自卫队部、地下交通站、红色诊所等革命遗址;不仅有远近闻名的“寿世堂”一门五位烈士的动人事迹,诞生了东江特委书记、红十一军政治委员、东江(暴动)行动委员会主席颜汉章,还孕育出一位红军的战斗英雄,他就是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四十九团第一营政委、红军东江独立师参谋长、东江特委军委参谋长颜浑。

    弃文从军 赤心救国

    颜浑,号伦浑、字伦宁,别名颜云,1906年生于海丰县陶河镇陶南下吊桥村一个中医世家。清朝末年,颜浑的曾祖父颜克海在陶南上吊桥圩开了一间药材店,名叫“寿世堂”。民国早期,颜克海的儿子颜昌俊、孙辈颜经通(颜严、颜少卿、颜英烈士的父亲)、颜经书(颜浑与林淑青烈士的父亲)都是远近知名的中医师。因家庭殷实富裕,早年的颜浑与堂兄颜严、颜少卿、堂弟颜英四兄弟都先后就读于海丰县城第一高等小学、陆安师范。当时,适逢杨嗣震、李春涛等革命志士在校任教,担任海丰县教育局长的彭湃也经常到学校讲课,他们利用教育阵地不断地向学生灌输新思想、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还经常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使年少的颜浑几兄弟都受到深刻的思想启蒙教育。

    1922年,海陆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发展起来,当时在学校读书的颜浑几兄弟在彭湃等的教育引导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到农村去,向农民宣传、组织农会,开展农民运动。期间,受海丰县农总会的指派,颜浑等在大哥颜严的带领下,回到家乡陶南乡各自然村宣传发动农民参加农会,并在下吊桥村颜木运家建立农会,选举何加(陶南新地村人)为陶南乡农会会长。

    在社会实践过程中,颜浑四兄弟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决心跟着共产党,为拯救中华民族、复兴祖国、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1925年,颜浑四兄弟各自先后都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初,第一次东征军到达海丰后,在彭湃的主持下,海丰县农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决定建立海丰农民自卫军,由李劳工任总队长。周恩来对农民武装非常重视,指示成立农民自卫军训练所,并派黄埔军校毕业生吴振民、宛旦平等任教官,组织训练农军,培养农军骨干。

    学生时代的颜浑,聪颖正直,性格豪爽,体强力壮,因小时在家练过拳术,喜欢轻功,爬墙抓布,飞檐走壁,样样精通,练就了一身是胆,好打不平的性格。有一次,在海丰县城陆安师范读书回家时,在鹿境渡口过渡时,看见四位浮浪对一位进城卖蕃薯的农家女子撤赖、放刁,颜浑一时冲满怒火,用脚挥起双倍印,再来一云手,将四位浮浪打落丽江,周围群众拍手称快。正因为他武艺高强,党组织根据其爱好特长,选派颜浑参加农民自卫军训练班。由于学习刻苦,深得领导的赞许。训练班学习结束后,颜浑被留在农民自卫军队部,奔赴各地指导农民自卫军的扩军和训练工作。陶南乡农会也就是在颜浑等的指导下建立了农民自卫队。有一天,颜浑陪农军总队长李劳工、教官吴振民下乡检查指导农军工作中来到陶南乡农会,对陶南农军的训练工作大加赞扬。是晚住在颜浑家“人和书室”,在颜浑家门口大町,李劳工总队长、吴振民教官观看了陶南自卫队长何加等几十名队员的武术表演后,非常赞赏,并亲自示范、教导农军使用长缨枪、大刀的技艺。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在这危险关头,颜浑等毅然参加了彭湃、张善铭等领导的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在战斗中,颜浑一身是胆,不怕牺牲,冲锋陷阵,杀敌在前,赢得了大家的赞扬,在农军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海丰县苏维埃政权成立前,颜浑任县赤卫队大队长。

    当时,颜浑的父亲颜经书、伯父颜经通是陶河一带的名医。由于先辈几代人从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促使他们医术高超,常常救人于危重之际,且又经常为穷困百姓施医惠药,其药铺诊所“寿世堂”的医师被誉称为“大善人”。1925年,在颜浑的家屋“人和书室”成立了中共陶南村党小组、党支部后,颜浑的家“归仁堂”就成了共产党的地下驿站和交通站,经常有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到颜浑家走动,到“寿世堂”医病。1927年冬,红二师党代表、中共东江特委军委书记颜昌颐患有严重的哮喘病,颜浑与大哥颜严(时在海丰县苏维埃财政委员会工作)陪带颜昌颐到“寿世堂”医病。颜浑的父亲颜经书、伯父颜经通医师精心为颜昌颐诊病治疗。

    英雄虎胆  骋驰东江

    1928年2月,国民党反动军队集中重兵进攻海陆丰苏维埃,疯狂“围剿”海陆丰根据地。颜浑与彭桂一起率领赤卫队顽强进行反“围剿”。后撤往山区,在朝面山、麻竹山一带继续坚持对敌游击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捕杀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他们来到颜浑家抄家,欲抓捕颜浑等四兄弟。因颜浑四兄弟都撤往山区,抓捕扑空,恼愤成怒地放火烧毁颜浑家的房屋,又将颜浑父亲颜经书和伯父颜经通抓往海丰县城坐牢。颜浑的母亲不得不逃往澳门避难躲藏,其他亲属也逃往外地避难。颜浑在山区听到这一噩耗后,十分悲痛,怒火冲天,更加坚定与敌战斗的决心。

    1929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四十九团在朝面山大路下村宣告成立,彭桂任团长,黄强任政委,下辖三个营,颜浑任第一营政委。成立前夜,一、三营先后攻下日中、南山、平岗等敌人据点,二营在明热大败来犯之反动地方军队蔡腾辉部队百余人。四十九团成立后,颜浑与营长黄伯梅呕心沥血,切实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工作,努力提高战士的思想觉悟和战斗力,使该营成为四十九团冲锋陷阵的主力,在高谭、新田、河口、南塘、锡坑等各个战役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四十九团采用武装斗争与发动群众相结合方法,扩大成果,至12月中旬,先后收复了紫金的炮子、洋头;海丰的公平、赤石;陆丰的新田、河口、陂沟、大坪;惠阳的高潭、多祝、稔山等地。在海陆惠紫地区建立了10多个区苏维埃政权,使海陆惠紫根据地连成一片。在东特委的领导下,部队势如破竹,向东推进。


 

红军四十九团营地旧址

    1930年4月,部队奉命开赴潮(阳)普(宁)惠(来),保卫大南山。当时,敌六十一师十六团围攻大南山。黄伯梅、颜浑率领一营在林招与敌作战。因敌强我寡,弹药缺乏,黄、颜带领战士利用居高临下之地势,掷石头打击敌人,夺取敌军武器弹药再战。酣战时,团长派出一小分队佯攻惠来县城,敌军恐县城有失,无心作战,黄、颜乘势率领战士猛冲,歼敌二百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四十九团从此军威大震。

    1930年5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古大存任军长,东江特委书记颜汉章任政治委员,彭桂任副军长,四十九团划归红十一军编制。

    1930年秋,敌加强力量进攻紫金苏区,四十九团奉命返回。途经棉湖时,与敌军遭遇作战,击毙敌营长陈思成和一名警卫队长。抵达陆河河口时,敌军气势汹汹来攻,颜浑率领一营采用一部分正面迎敌,一部分迂回夹击的战术,激战数小时,毙敌一百多人,大获全胜。红军四十九团一营成为当时战斗力最强的红军队伍,在保卫大南山和海陆惠紫苏区,拓展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的武装斗争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30年12月,在东江地区的原红十一军改编为红军第六军第二师,彭桂任师长,黄强任政委,辖一、二团。原四十九团改称为红二师一团,团长林军杰(后彭桂兼),黄强兼任政委。红二师改编成立后,活动在海(丰)陆(丰)惠(来)紫(金)一带。

    1931年春,部队驻陆丰梅田时,敌人突然向我军进攻,颜浑靠前指挥部队进行还击。在激战中,他胸部负伤,仍继续坚持战斗,打击敌人。部队行至北溪(今属陆河县)时,又遇敌激战,战斗中,团长林军杰壮烈牺牲,颜浑带伤指挥战斗,英勇击退敌人围攻。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东江纵队六支队的王氏四杰(组图)
·下一篇:彭湃的军事思想(图)
·追忆红色医生苏家麒(组图)
·徐向前在海陆丰的艰苦岁月(组图)
·海丰埔仔洞红色文化广场建成启用(图)
·一尊巾帼英雄雕像(组图)
·海丰红色圣地感怀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探索——基于海丰农民运动的思考
·共产国际电文显示:彭湃1921年入党(图)
·迎接二十大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组图)
·海丰县委书记看望东纵老战士(图)
·“八一”双拥 夏日芬芳(组图)
海丰红宫红场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海丰红宫红场”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海丰红宫红场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海丰红宫红场”。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