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诚 原名伍毅鸿,广东省普宁县人。他的父亲伍治之、母亲蔡楚吟是1924年和1925年先后入团转党的老共产党员。1927年南昌起义后,周恩来率领部队到了汕头,认识了风华正茂的伍治之夫妇。后来,周恩来去了香港,而邓颖超则住进蔡楚吟在澄海的娘家。他们朝夕相处,结下了很深的友谊。 伍毅鸿出生的那个年月,正是蒋介石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国内革命形势十分险恶的年代。伍治之、蔡楚吟带着唯一的儿子转道去了外国,继续从事革命工作。因身处险境,他们把两岁多的伍毅鸿送回澄海外祖母处抚养。时隔不久,伍、蔡双双在侨居国被捕。伍治之被告知:如承认是共产党判5年徒刑,倘不承认则判15年。伍坚持不暴露身份,结果被判了15年徒刑。蔡佯装家庭妇女,被驱逐出境、蔡楚吟回国后,到了上海,找到当时中共上海地下党的负责人之一杜国库。接上了党的关系,成为上海左翼作家联盟内的秘密党组成员。1937年,蹲了8年零l天监狱的伍治之被大赦释放回国到了上海。1938年在澄海小学毕业的伍毅鸿,也由亲戚带到父母亲身边,一家得以团聚。这时,蔡楚吟是中共中央军委驻上海的秘密交通员,掩护职业是拉菲德路(现复兴路)职业女子中学的国文教员。 1940年,周恩来认为蔡楚吟在上海的时间太长,有可能暴露,为保存党的力量遂通知她去延安。于是,伍治之一家和另外两家地下党的同志经香港、韶关、衡阳、桂林、贵阳到达重庆,一路上用的名义都是归国华侨。在重庆,周恩来亲自主持审查和恢复了伍治之的党籍。 不久,因形势发展的需要,伍治之、蔡楚吟夫妇受周思来委派赴香港协助廖承志工作。临行前,夫妇俩同他们唯一的儿子伍毅鸿进行了一次认真的交谈,中心内容是征求孩子的意见:是跟随父母去香港呢?还是自己去延安?13岁的伍毅鸿作出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决定:去延安:从此以后,直到全国解放,因为战争环境以及各自所从事的特殊工作,伍毅鸿和父母完全失去了联系,奋斗在革命的征途上。 伍治之和蔡楚吟把儿子托付给周思来后去了香港。而伍毅鸿则在周思来的安排下,与八路军人员及其家属等100多人,分乘5辆大卡车撤往延安。与伍毅鸿同车的有老大哥-样的蒋南翔;有身着军装、带着八路军臂章、神气地身背驳壳枪的叶选平;还有烈土子弟李鹏。到延安后,他们都进入延安自然科学院学习。同校的学生还有后来成长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长赵东宛、冶金部长戚元靖、轻工业部长曾宪林、能源部长黄毅诚、建设部长林汉雄、六机部副部长彭士禄、国家体改委副主任贺光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