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使铭先烈,不悔至丹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在一片氤氲的山水气中渐渐透露出来的,是这座名为临沂的城市,有郁郁葱葱,燃尽层林的蒙山,有玉树琼花,云瀑洞天。7月4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孟良崮实践团队走进临沂市的孟良崮纪念馆,去回望前人的英烈事迹,去寻找临沂山水背后不一样的沂蒙精神。
长眠的“无名氏”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处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有一段历史一直被铭刻在孟良崮纪念馆的墙上。七十年前,在位于沂蒙山区的山东省蒙阴县发生了一场闻名中外的战役——孟良崮战役。在这场战役中,陈毅将军指挥华东野战军,用压倒性的气概,一举歼灭国民党一大主力。
故事是成功的,付出的代价却是惨痛的。留给后人的是用所有士兵尸体铸就的太平盛世,而那些本该享受这些荣誉的人却长眠地下,埋在纪念馆旁的烈士陵园中,很多人甚至没有留下名姓,伴着墓碑和骨灰,永远再不能说出任何只言片语。这2800多名先烈,以一种倒卧的姿态,成就了黎明前夕的辉煌和朝阳。
“我很小的时候就听我爷爷说起过孟良崮之战,在我眼里,他们都是很伟大的人,因为我们现在的安稳生活都是由他们创造的。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现在。”一位来参观的游客在被问起来参观原因时这样告诉说。更多人怀着崇敬和尊重之情来看望革命烈士。
不朽的“小”人物
孟良崮里许多感动的小故事同样也让人铭记于心。1946年任妇女主任的党员宋炳烽动员村里的人去当兵,但很多人担心当兵之后找不到妻子来成家,她首当其冲地说:“谁去当兵我就跟着谁!谁先报名,我就第一个嫁给他!”她信守承诺,嫁给了村里第一个参军后光荣负伤,复员回乡的阚世芝,二人一起为革命努力,相依相伴,互相扶持,一时传为佳话。
“一口饭,做军粮。一块布,做军鞋。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坚韧的抗战精神让人身临其境。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支持前线。战役期间,六姐妹一天只吃一顿饭,每天来回20多里山路,齐心协力支持人民上战场,做军鞋,洗军衣,一粒米也要留给解放军们。
人物是不分大小的。队员们在浏览纪念馆里的历史时,都感受到一股油然而生的激动和热忱,被这些平凡又伟大的人物所感动。
“那些孟良崮战役中付出的所有人都是值得称赞的人物。他们的坚持和奋斗,让他们不仅没有被遗忘,还让后人永远学习,永远地记住了他们,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实践的队员述说着参观后的心得感悟。
沿途的“新”故事
习近平主席曾说过“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要不断结合心得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时代齿轮的前行注定将要开启不一样的新篇章,而作为新一代的中国人应该与时俱进,和沂蒙精神一起去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