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前,我见到了蒙阴县党性教育基地的工作人员陈铭,在烈日的照射下,汗水不停从他的脸颊上滚落。趁着他工作的间隙,在红日下完成了此次采访。
首先,陈铭对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的历史背景做了简单介绍。“纪念馆位于孟良崮山顶,于1984年为纪念著名的‘孟良崮战役’而建。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经过浴血奋战于孟良崮一举歼灭了国民党精锐部队整编七十四师及援军一部,击毙该师师长张灵甫,孟良崮由此而名扬海内外”“战役中沂蒙人民表现出的精神被称之为‘沂蒙精神’,它的现代化解读应当是团结一致、攻坚克难、勇往直前的坚持与信心”。
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革命老区临沂视察时,曾深有感触地说:“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总书记的话语重心长,不仅进一步阐明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也提出了“沂蒙精神”在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如何发扬光大的命题。因此当地政府高度重视沂蒙精神与当地红色文化建设,加大对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此类红色教育基地的财政支出,并于2011年开始施行免费入馆参观规定,不再收取门票费用,对馆内文字材料、图片、文物等进行征集与增添,此后每年入馆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人数逾百万人次。
当地政府对于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的重视,逐步恢复了社会上淡化的红色精神。军民团结是沂蒙精神、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与西柏坡精神的共同处。“兵民是胜利之本,群众是真正的英雄”“ 最后一匹布做军装,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这种深沉的鱼水之情不是立于简单的地域因素之上,陈铭认为:“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这是经由无数沂蒙人民的拥军支前才形成的弥足珍贵的真挚情感。”
现在的人们生活在战火平息的年代,对于战争胜利的意义已经不能确实的体会。正因为这样,如陈铭一般的负责宣传红色文化的一线工作者显得更为重要,他们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和接受红色文化。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对于红色文化提供了双面化影响,扩大了红色文化的受众面积,也产生了对红色文化错误解读的弊端。对于红色文化的正确弘扬,陈铭表示,网络媒体的宣传固然重要,但真正想要了解并深入走近红色文化精髓,实地体验才是最直接的方式,“百闻不如一见”,他被太阳晒得有些黝黑的脸庞上是满是认真,“如果你不自己亲自来走一遍,你永远不能明白红色究竟是多了不起的颜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