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土地孕育着英雄的人们。在武乡这块饱经抗战战火洗礼的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可以说正是这些感人的故事把八路军、武乡、抗战给串联起来。在武乡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处处埋有忠骨,处处都有抗战故事。
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先后将三个儿子送上抗日前线,两个儿子都为国捐躯了,她又将自己的大儿子,也是最后一个儿子,年龄已经40多岁的张全亮交给了部队,她的名字叫李改花。为表彰的她的事迹,当地政府送给其“岳母遗风”的牌匾。
今天,我为大家讲述的就是这位牌匾的主人——李改花。李改花,武乡县禄村人,是太行山里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妇女。1937年日军的铁蹄践踏了整个华北大地,那些血性的男儿他们都纷纷拿起枪投身到抗日战争的最前线。就在这年秋天,李改花决定把自己的二儿子张二臭送到了八路军的部队,临行前的那天晚上,她把岳母刺字的故事讲给了儿子听,说:“二臭啊,你到了部队可一定要像岳飞那样,精忠报国呀。”第二天清晨,二臭走上抗日前线。
1943年7月,日军占领了武乡蟠龙镇袭击了禄村,李改花的丈夫和九名无辜老百姓都被敌人抓走了,遭受了惨无人道的折磨后,悲惨的离开了人世。
在给丈夫入葬前,乡亲们都劝她说:“改花啊,把二臭从部队叫回来吧,好让孩子给他爹送送葬”。可李改花却摇了摇头“俺儿子在前线打鬼子,他多杀一个鬼子就是给他爹报仇”
在丈夫去世不久以后,为了国仇家恨,她又决定把自己刚刚20岁的小儿子送到八路军部队,她说:“三蛋儿,你去吧,去找你二哥,到八路军那儿当兵,给你爹,给咱的乡亲们报仇。孩子啊,你可记住,啥时候把日本鬼子打走了,再回家”。就这样,李改花含着眼泪把她的小儿子送上抗日前线。第二年的冬天,李改花的小儿子在攻克安阳战斗中为爆破敌人碉堡壮烈牺牲。在得知小儿子牺牲后,她双手颤抖着,颤抖着,喃喃的说:“当了兵,去打仗,那就是有牺牲的危险,三蛋儿是打鬼子死的,要说心疼,哪个不是娘的心头肉,哪能不疼?”
转眼就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开始大反攻,武乡县在禄村举行了隆重的征兵动员大会,两鬓花白的李改花在大儿子的搀扶下来到了会场,她说:“首长,你看,这是俺的大儿子全亮,他今年都40多岁了,可他没当过兵,部队需要人,就让他当兵打鬼子去吧!”首长摇了摇头,改花儿,你已经把两个儿子送上战场,把全亮留下来吧!改花却平静的说:“是啊,这是俺最后一个儿子了,可是俺就想把全亮交给你,跟着共产党,跟着八路军,没错!”
李改花,就是这个只字不识的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了八路军,支持了抗战。
太行山巍峨耸云天,千里丰碑望不断,正是有许许多像李改花这样的人们鼎力支持,才有了抗日战争的最后的胜利。那些像李改花一样的普通妇女,他们就是太行人民的代表,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谱写了太行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