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红色文化资源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红色文化进课堂,营造校园红创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创业教育归根到底是一种特殊形式教育,是一种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教学活动,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本质定位。而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氛围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情感认同,红色基因强化大学生责任使命意识,红色精神引导大学生的责任行为选择。当地高校可以提炼红色文化中的创新创业元素,在马列思政类课程中有机地融合红色文化和创新创业内容,开展红创文化教育,创新红色文化教育载体,真正实现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则可以在校园广播、网站、校报上开辟红色文化专栏;建立校园红色文化建设的管理长效制度,推进校园红创文化持续建设,有利于提升青年学子对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激发学生创业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创业理念。
实现红色文化进课堂,第一步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教学方案,学校内部相关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第二步需要革命老区管理部门人员与高校教师队伍组织合作,利用红色资源结合学科特点开发校本课程,编写红色文化发辅导教材;第三步即中心环节师生教学互动,真正实现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提升青年学子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创新创业教育视角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认识和树立学习,更应从创新创业专业的角度去发掘其经济价值,引导学生识别“红色产业”中创业机会。例如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曾在几年前做过尝试,将红色文化课程推广到人文教育等专业;井冈山大学也编写了《井冈山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教材,并将其作为选修课成为红色文化进脑入心的载体,充分利用江西红色资源,将红色基因注入创新创业教育。 江西师范大学把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作为创业基础的第一课,开设《井冈山精神》等通识教育课程,广泛开展红色阅读、红色体验、红色宣讲等系列活动。
(二)红色资源进实践,创建高校创新创业育人基地,识别创业机会
创新创业不是纸上谈兵,对于创业者在心理、知识、技能、实践等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要求。“实践出真知”,高校依托当地革命遗址建立创新创业育人基地,匹配大学生社会实践、党团学活动、社团活动等实际需求,充分利用革命旧址、遗迹、故居等资源,促使学生对红色资源认识和开发有更全面感性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进行多种创新创业知识,技能培训,创业心理准备,有效降低创业学生的成本投入。例如浙江理工大学依托浙江省党史研究室以及政府、企业等合作单位资源,建立浙江军旅文化创业园等 150 余个红色文化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让红创文化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三)红色品牌进项目,促进“产学研”转化,提升红色资源经济效益
教育部门及高校部门可以设立“红创文化”研究专项课题基金,并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产学研”转化。以大赛为契机,依托红色资源瞄准创新创业着力点。同时,红色文化产业吻合“精准扶贫脱贫,培育特色产业”的国家政策,容易获得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降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资金成本投入。例如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金奖团队“麦仆文创”手绘红色景点地图、开发红色景区旅游语音导航系统,目前公司估值已超2个亿;例如安徽大学依托“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创业项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当地红色资源,组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小分队,创新服务当地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在“双创”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传承有机地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是创新之举,也是应有之义。一方面,通过树立红色文化的文化自信激发青年创新创业的活力和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创业提升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传统,真正提升红色文化的政治教育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金民卿.以红色精神激励青年创新创业[J].人民坛,2017(30): 134-135. [2]万煜川.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7. [3]渠长根.《红色文化概论》[M],北京红旗出版社,2017(07):94. [4]孙海英.创新创业教育视域下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6(02):139-145. [5]陈树文、蒋永发,红色文化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的价值与实现[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 [6]吴章荣,周太,伍小玲.红色文化融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05):5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