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战死沙场
当时缅甸已进入雨季,部队在深山密林中行进,终日衣服潮湿,医药又非常困难,连棉花都没有,祖父戴安澜由担架抬着前进,但仍然指挥部队的行动。由于雨淋日晒,他的伤口化脓生蛆。部队到达茅邦后,村旁有一座寺庙,戴安澜要求停下在庙中休息。他的卫士设法从当地土著人那里找到一些米,熬了粥给他喝。戴将军端起碗来,喝了两口,十分香甜,但是当他看到战士们都在忍饥挨饿,就把碗交给卫士,让每个战士都能喝上一口。由于伤势的恶化,戴安澜处于半昏迷半清醒的状态,已说不出话来。当参谋长周之再等人问:“师长,我们下一步如何把部队带回国去?”祖父示意拿来地图来,用手指着地图要部队立即在茅邦以北的莫洛处渡过瑞丽江,又用手指了回国的路线。戴安澜随后示意身边的卫士把他扶坐起来,面对北方祖国的方向深情地望着,似乎还想说什么,但没能说出来,就与世长辞。时间是5月26日下午5时40分,戴安澜年仅38岁。他最大的孩子戴覆东那时只有13岁。那时在贵阳上中学,有一天正在操场玩双杠,有同学拿报纸过来问,戴安澜是不是你爸爸,然后说你父亲阵亡了。大儿子一下子从双杠上跌落下来。”
七、遗体回国
200师的将士们并没有撇下他们的戴师长,而是决心将他的遗体带回国内。工兵营将一棵大树锯下来,将树干掏空,作为棺木,将戴安澜将军的遗体入殓,由工兵营负责护送,跟随部队前进。由于天气炎热,尸体开始腐坏,抬着继续行军不行,将遗体留在缅甸更不行。无奈之下,他们决定将师长的遗体火化。
后来,部队后撤到滇缅边境时,一位老华侨为父亲痛歼日军、为国捐躯的英雄事迹所感动,主动将为自己准备的一口楠木棺材献出,并护送装有遗骨的棺木一直走到村镇的尽头。
一个月后,戴安澜将军的灵榇终于回到了祖国,数万云南百姓沿街跪迎戴师长回家。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远征军出发地,广西全州香山寺隆重举行戴安澜将军万人国葬,葬礼上挂着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挽词。
八、毛主席亲题挽词
毛泽东一生只为两位将军写过挽词。一位是罗荣桓元帅,另一位就是国民党儒将戴安澜。“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黑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与邓颖超夫妇也双双为戴安澜写了挽词,1942年,为了表彰戴安澜在滇缅战场的巨大贡献,美国国会授权罗斯福总统颁发美国军团勋章,戴安澜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抗日战争中获此勋章的第一位中国军人。1956年,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
戴安澜在出征缅甸时,面对欢送的民众,微笑着留下这样一句话:“为民族战死沙场,男儿之份也。”戴安澜也用生命实践了这样一句承诺。
参考文献:
1:《中缅印战场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 徐康明 2:《铁血远征》——武汉大学出版社 杨刚 冯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