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倡导修建国殇墓园
1944年8月2日,远征军以4个师兵力发动攻城,采用飞机大炮轮番轰炸和组织工兵爆攻等手段攻进城内。又经过一个多月激烈巷战,与敌人逐巷逐室争夺,终于在9月14日光复了抗战以来的第一座县城—腾冲。攻克腾冲全歼入侵之敌6000多人,远征军伤亡18000多人。历时四个多月,大小战斗40余次。
战后的腾冲城,满地焦土,一片废墟。昔日繁华百宝街在战火中烧毁殆尽。有句话这样说最为切合:战后的腾冲城每一片树叶上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弹孔,找不到一间房屋可以为老百姓遮风避雨。此外,尚有盟军阵亡将士19人。郡人李根源先生为“国殇墓园”赋诗曰:
八年浴血抗天骄,杀气如云万丈高; 写就一篇新战史,留将百世告同胞。
腾冲光复以后,李根源先生受国民政府委托,到腾冲战区慰抚军民,为纪念抗日将士及死难民众,倡导建设烈士陵园,组织了公募建设委员会。一方面由政府拨款,另一方面有海外华侨捐资,老百姓捐资,工程始建于1944年年冬,落成于1945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八周年纪念日。全园占地面积53,300平方米,主体建筑由大门、忠烈祠、烈士墓塚 、纪念塔、东西展览厅等组成,园内遍布苍松翠柏,环境幽静,庄严肃穆。
国殇墓园于1984年6月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成立“腾冲县国殇墓园管理所”管理机构, 1987年2月被公布为云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中宣部命名为“滇西抗战纪念馆”,1995年腾冲国殇墓园被评为全国文物系统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11月,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8年9月14日实行对外免费开放,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的教育功能,2004年被评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国务院公布的首批80处抗战遗址名录地。腾冲国殇墓园是云南省仅有的抗战纪念陵园,在国内外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华侨人士中影响很大,它标志着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誓死卫国的民族精神永垂不朽;它又是对边疆各族人民进行反侵略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园地。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已66岁的李根源,立即向国民政府监察院辞职,在腾冲叠水河凤翅园安家,专心读书在家潜心搞石刻《叠园集》,编书写史。直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接受朱德邀请,来到北京养老。在朱德的按排下,他住进了北京绒线胡同70号。从此,李根源在北京过起了颐养天年的安逸生活,写书作文,养花种草。朱德见他的老师喜欢种植花草,便送给他一盆月季花。这盆月季花的花枝是用柳条捆扎的,种下去后,不料花朵很快枯萎了,那柳条却一个劲地猛长,竟然长成了一株杨柳。这奇迹,印证了那句“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的谚语。
新中国成立后,李根源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南行政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1965年病逝于北京,骨灰安葬于藏书小王山。今小王山辟有李根源纪念馆。 遗著有《曲石文录》《曲石诗录》《雪生年录》等。1965年7月6日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