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漳平,钟灵毓秀,风光旖旎,三古奇观,三乡璀璨,令人向往;这些传奇色彩很浓的文明古迹和富有诗情画意的三乡文化,均来自闽西苏区的漳平山城。来到漳平,群山环抱、绿水常流,令人陶醉;走进漳平,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令人敬佩;入住漳平,安居乐业、幸福安康,令人欣喜。漳平不仅是大自然赋予的山川奇景,还得益于勤劳、勇于拼搏、乐于创业的人们善于妆扮这片净土芳菲。漳平更是一座具有五百年历史的中国古城,城中两塔相衬,九龙江流经东山绕过榉仔州,形成桂林、菁城两岸城区,步行桥和漳平新大桥跨越九龙江。
漳平以“邑居漳水上流、千山之中,此地独平”而得名,地处闽西的东大门,东毗永春、安溪,南接华安、南靖,西邻新罗,北连永安、大田,外接厦门等闽南沿海发达地区,内联闽、粤、赣腹地。漳平这座山城的历史由来已久,在明朝以前隶属于九龙乡。唐代,九龙乡曾隶属于汀州府,之后和当时的龙岩县一起划归漳州府管辖;直到明朝成化六年,从九龙乡划分出居仁、聚贤、感化、和睦、永福五里设立漳平县。次年,首任知县陈栗到任,设署理事,漳平县正式建立。一九九〇年撤县建市。 漳平人杰地灵。有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的亲密战友王景弘,他与郑和同舟共济完成七下西洋的伟大壮举,在郑和逝后又奉命独自率领船队完成八下西洋,成为我国航海史上与郑和齐名的杰出航海家、外交家。 近代陈性初是漳平籍爱国华侨,他身居异域,热爱祖国,积极参加民主革命活动,热心祖国公益事业,孜孜不倦从事华侨社会工作,积极从事抗日救亡工作,是荷属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颇有声望的华侨领袖。郑超麟又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在早年赴法学习时与邓小平同志成为室友,之后与邓小平有关的许多记录都是通过他的回忆编写而成的。他一生中写过很多文章、书籍,还翻译过苏联的共产主义著作,其中《共产主义ABC》对邓小平产生过很大影响。此外,漳平还有文治武功兼备的陈六韦合、翰林院编修朱阳以及近代的陈祖康等知名历史人物。
漳平,历经岁月风雨,走过历史沧桑,记录了风云变幻,见证着时代发展;漳平,栉风沐雨,沧海桑田,从历史的烟雨中走来,沐浴着中原文明之风,传承着人类文明;漳平,独特的区位、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通过挖掘考证得出的奇和古洞、香寮古村、双洋古镇的三古奇观。
奇和古洞,位于漳平灶头村东北四公里,西南距市区四十二公里,是一处重要的史前考古遗址,为国家的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及早期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有较多的遗物,如陶片、石器、石片、骨器等,此外还有大量哺乳动物遗骨和溪螺壳、少量禽类骨骼以及两个个体的人颅骨和部分肢骨等,有部分动物骨骼经遗址的地层层位清晰,下层早于一万七千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留下了丰富的遗存。陶器与平潭壳丘头、昙石山下层等遗址及台湾大坌坑、南关里等遗址相似,但时代上却早于上述遗址。共存遗物遗迹丰富,包含珍贵的先民生存演化、行为方式、技术发展等重要信息,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出土的大量烧石、烧土、烧骨、灰烬和被遗弃的各种食物残迹,其中动物遗骨包括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类、鸟类、龟鳖类、鱼类,以及无脊椎动物中的多种螺、蚌类,对于了解当时人类利用自然资源能力和研究数万年以来福建生态环境及其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星,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星灿等知名专家多次对洞穴的考古价值表示不可估量。正是: 奇和洞落闽岩间,骨器挖掘辛卯年。 挤入国级十考古,回旋震撼九重天。 天生妙景神仙境,探奥风光在祖先。 璀璨全球遗址现,先民演化解谜签。
香寮古村,座落于福建省漳平市西北部,古称“香山”、“风寮”,可以说是“香飘阡陌,寮满风光,景弘故里,生态仙居”。香寮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早在商周时期,已有古越族先民聚居,留下古聚落文化遗址。唐宋年间,汉族人相继徙居此地。在这"地僻山深"的古老村庄里,曾产生宋代高僧慧真祖师、道教教主曹泗公、明代航海家王景弘和明代农民起义军首领苏阿普、隐士王镜等杰出人物。
香寮风景秀丽,景色怡人,民风淳朴,民俗风情浓厚,拥有著名明代航海家王景弘故里文化遗址及文物遗存。配套设施有观光茶园,休闲木屋,烧烤区,铁索桥,王景弘纪念庙等,是集生态观光、旅游、美食、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场所。 香寮,由于姓氏组成比较复杂,小小村落多达九十六个姓氏,因此人称“百姓村”。正是: 古老香寮远近焜,传奇色彩傲华孙。 唐时入驻曹公祖,散叶开枝百姓村。 屡下西洋王正使,齐名郑氏史留存。 乡间大有贤人在,广泛流芳仰慕尊。
双洋古镇,地处福建漳平市北部,九龙江北溪上游,与三明市交界。原为宁洋县旧址,明朝隆庆元年宁洋置县,于一九五六年撤销县治,史存三百八十九年。
历史悠久的双洋古镇,上溯几千年,至今仍保存较多的文物古迹,有文庙、关帝庙、祝圣庙、廊桥、古民居等古建筑,尤其是在城南、城外、城西、东洋水尾等地分别建有“太平桥”、“青云桥”、“登瀛桥”、“化龙桥”,四桥均为古香古色的石墩双孔梁式廊屋桥。周边的村落多处富有保存价值的古民居,保留原有历史风貌,民风淳朴。
城南麒麟山上,有建于明万历三十年(一六〇二年)的圆觉塔,古为宁洋八景之一。古桥古塔,是旧宁洋县的历史遗韵,也是根植一方地域的传统建筑文化标志,因而历尽沧桑、仪态不改、乡情浓郁,风采依然……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曾两度游览宁洋溪景,在双洋嵌下了游历足迹和留下“程愈迫,则流愈急”的名句。正是: 悠悠古镇老区村,久久宁洋烈士魂。 扼守明朝添建制,提升置县转乾坤。 长流绿水仙茶饼,载入国家档案存。 世外廊桥无限美,麒麟塔景艳阳焜。
漳平又是原中央苏区县,当年闽西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央苏区范围的一部分。一九二九年春,漳平永福、拱桥、官田等地在中共闽西临时特委的领导下,相继建立了乡村苏维埃政权。同年八月,朱德率红四军第二、三纵队三千余人首战宁洋县城,二克漳平县城,打破敌人三省“会剿”,在今漳平境域内革命活动二十八天,足迹遍及十三个乡镇一百余个村,红四军首次攻下县城后,成立了漳平城关苏维埃政府。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岁月里,朱德、罗荣桓、谭震林、粟裕等我党我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漳平这块红土地上战斗和生活过,留下了光辉的革命足迹。漳平有革命基点村三十一个,重点老区村四十八个,革命老区村三十六个,同时老区乡镇的比重为百分百,老区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属于全国一类苏区县。漳平苏区立足于闽西南区位优势,凭借着完善的基础设施和深厚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抓好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成颇具当地传统特色、远近闻名的花、茶、画“三乡文化”。 永福花乡,位于漳平的西南部,镇域海拔七百八十米,最高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素有“小庐山”的美称。由于永福的地理、气候和土壤条件与台湾阿里山相似,而被誉为“大陆阿里山”。二〇〇〇年六月漳平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漳平的永福镇被命名为“中国杜鹃花之乡”。 漳平永福花乡,家家有种花,处处是花圃,所种植的花卉远销全国二十三个省市和港、澳及东南亚等地。永福的花卉品种很多,有名贵的花种,如茶花、素心兰、君子兰、金边瑞香、西洋杜鹃、细叶苏铁等。其中,西洋杜鹃花尤为出众,占据了全国百分之八十的花卉市场。在大城市里租地种植花卉是永福人的优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里都能看到永福的花卉一条街。特别是二〇〇八年福建省第二届花王赛中,永福的杜鹃花夺得了“花王”的称号。近年来,各种大型的花卉展览上都有永福花卉的身影,永福花卉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度和知名度都在不断的攀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