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大七分校旧址纪念馆位于华池县林镇乡东华池村,也是华池最早的古县址所在地,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在校部后半山腰上有一座砖塔,此砖塔建于北宋元符二年,共7层,高26米,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华池级别最高的野外文物保护单位,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七层层,八棱棱,二十四个窗门门,还有五十六个风铃铃。”在延安是前有延河水,后有宝塔山,而在今天的东华池是前有葫芦河,后有宋砖塔。因为这一塔一院相映成辉和延安的宝塔山非常相似,所以这里也被誉为“陇上小延安”。现在纪念馆中的这22孔石窑,是当年的抗大学员亲手修建。院子中间的这通碑,是抗大成立学生会时毛泽东为抗大题写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的政治方向,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再加上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便一定能够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解放的新中国!”在抗大全国下辖的十余所分校中,七分校是当时最大的一所分校。抗大七分校旧址于1963年和1981年两次被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抗大七分校就是在战火中诞生,战斗中成长起来的一座革命熔炉。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推动下,一批批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千里迢迢来到抗大寻求抗日救国真理,走进抗大学习。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到抗大参观访问后,在《西行漫记》中写到:“以窑洞为教室,石头砖块为桌椅,石灰泥土胡成的墙为黑板,校舍完全不怕轰炸的这种高等学府,全世界恐怕只有这么一家。”
抗大七分校在华池县办校的三年时间,学员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亲自动手建立新校舍,这里的条件虽然艰苦,但七分校所凝结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抗大精神,却永远留在了华池的每一寸热土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