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将红色文化宣传教育融入社会教育大课堂,实现宣传教育全领域、全过程、全方位覆盖。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因此,必须把用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宣传教育延伸至社会各方面。一方面,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丰富红色文化社会教育的载体。依托各类短视频平台,广泛推广“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等微视频展播活动;在各类平台设置有关红色文化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结合的热点议题和主题专栏,引导广大群众思考、关注、讨论和对话,在增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中增强历史认知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另一方面,要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科学规划和加强红色文化公园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打造红色文创IP等,不断拓展用红色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教育方式和途径,持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素材来源于青海日报,作者刘进龙 韩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