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作为宝贵的文化资源,其教育意义深远、传承意义重大。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红色文化发展。现如今,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在对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产生强烈冲击的同时,也为红色文化的创作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新媒体环境下,主动搭乘新媒体技术快车,运用短视频诠释与传播红色文化,是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提升传播效率、扩大传播影响范围的有效方法。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短视频的优势,在网络空间中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引领作用,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效能,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短视频创作与传播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是创作主体和传播途径的变化对红色文化原有传播格局形成冲击。在传统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主要为电视、广播、报纸等。在信息化时代,社会的多元化、个体化和网络化趋势对红色文化的传播提出了新的挑战,创作主体的多元化对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产生着重要影响。例如,更多的民间机构、网民个体、商业企业等自发创作与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并进行传播。
二是红色文化短视频内容更新速度快,同质化问题严重。由于短视频生产和发布速度快,以及受众“快餐式”的信息消费习惯,红色文化短视频面临着内容同质化严重的问题,这对如何呈现地域红色文化特征提出了更高挑战。以北京红色文化短视频为例,虽然以北京红色文化为主题创作的短视频资源已初具规模,但多数作品内容存在构思与模式雷同的现象,缺乏视角创新和内容的特色化呈现。这主要源于创作者没有深入理解和挖掘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主题,导致作品内容多呈现表面化、单一化特点,且缺乏创造力。
三是缺乏优质二级传播“意见领袖”。有观点认为,大众传播信息首先从媒体流向“意见领袖”,再通过“意见领袖”的解读传递给追随者或其他人,优质的二级传播“意见领袖”担当着将红色文化的精华部分正确解构、理解并再传播的角色。而现今优质二级传播“意见领袖”的缺失,可能导致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噪声增加,甚至可能被曲解或者误解。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红色文化短视频传播效能之路
首先,要建立多主体协同参与的内容创作机制,夯实多方位传播红色文化的基础。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信息处理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大众逐渐投入到短视频的创作及传播中。在此背景下,专业和普通生产者之间的协作关系需要进一步协调,应按照协同创新理念,探索构建聚合多边力量的文化短视频传播格局,着重探讨如何聚合“短视频平台内容供给侧等社会网络同边方+职能部门、红色文化资源管理单位、高校为代表的知识机构和MCN等跨边方”,形成协同创新的多边传播,实现主体的多元、内容的拓展、形式的创新和价值的落地。近年来,多地组织红色文化资源管理单位、各高校及主流媒体平台,开展优质短视频创作与展播,形成了“爆款”,有效拉近了红色文化与大众的距离。
其次,内容创作应建立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基础上,以提升红色文化传播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新媒体环境下,受众群体多样,不同年龄、地域、文化背景的用户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创作者倾听用户需求。因此,在创作短视频内容时,应先对观众的媒体喜好进行一个系统了解,再据此规划相应的视频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升红色文化短视频的传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