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曹江
1939年元月,《救亡日报》从上海迁到桂林复刊,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主编。上海沦陷后,周恩来指示夏衍,将《救亡日报》迁来桂林复刊,并接受桂林八路军办事处李克农的领导。
抗战时期,桂林聚集了社会各界名流,党的声音能迅速地传达到桂林,显得尤为重要。但那时交通不发达,《新华日报》由重庆用汽车运送到桂林起码要三四天。《救亡日报》迁来后,这一矛盾得到了彻底解决。
当时国难当头,少数文人置身于抗战之外。《救亡日报》发表了大量具有引导性的文章,如阳太阳的《关于抗战画展》、江子美的《新绘画的展望》、李仲融的《从〈虎爷〉演出谈音乐运动》、林林的《关于〈江汉渔歌〉》、林焕平的《看戏谈》等。文章一致指出,某些文学艺术作品和戏曲风花雪月、封建迷信色彩过多,与抗战形势相距甚远,并强调一切文艺创作都要突出爱国抗日的主题,否则,将受到群众的唾弃。
艾青到桂林后一时没有合适的工作,夏衍便邀请他去主持《救亡日报》副刊,使副刊办得有声有色。夏衍在主编《救亡日报》的同时,还写了话剧《一年间》,在桂林用白话、国语、桂林话三种语言演出,得到热烈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