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景点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旧址
周边景点 红军西征纪念园、红军西征纪念碑
交通路线 坐火车到同心、换乘公交车到同心旧城
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旧址位于同心县旧城同心清真大寺寺院。 同心清真大寺座落在同心县旧城同心清真大寺生态园区,寺院东靠坪茔(回民公墓),西临清水河,北依新城,南通银平路(101省道),掩映在柏槐丛林中,古朴静雅,雄伟壮观,是中国现存的十大古老清真寺之一。1936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西征在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经选举产生的县级回族自治政府——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其旧址不仅以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风格和深厚久远的文化底蕴著称,而且因曾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卓越贡献名扬国内外。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的成立,不仅是我国回族革命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由回族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而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初尝试,更是为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体制建设上开辟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先河,形成了如今全国56个民族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进步的政治局面。在当代也成为全世界各国人民追求民族解放,实现各民族自由平等,和平共处的学习借鉴的典范。 同心清真大寺,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批命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也是中宣部、总政治部、教育部等六部委命名的“全国百个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该寺始建于明,清代两次重修,新中国成立以来又进行两次整修,现由礼拜大殿、门院、沐浴堂三部分构成,具有中国古代传统木结构建筑与伊斯兰文化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礼拜大殿坐西向东,建在隆起地面7米的砖包土夯实心的高台上,台座正中由面阔五间的卷棚抱厦与面阔七间、进深九间的两个九脊歇山顶勾连和其前侧五间硬山带廊配殿组成的四合院为寺院主体。大殿顶上正脊中心挂以琉璃瓦,鸱吻高耸,脊兽烧制精巧。大殿四角檐牙高翘如翼展翅,柱廊云纹挂落,相得益彰,斗拱挑檐,千巧奇丽,连拱镂雕图案寓意精邃。大殿内木构撑顶,空旷宽敞,可容纳800—1000人礼拜。台座南壁下障有面西正门三个砖券门洞,入内便可拾阶踏步而上,每条石阶宽4.4米共33级。门洞上建有“邦克楼”,邦克楼俗称省心楼,是为每天呼唤穆斯林上寺礼拜之用。邦克楼平面呈正方形,高22米,为两层亭式木构建筑,面阔和进深均为8米,每面各立四廊檐柱,中间又用四大通天柱擎顶。楼顶为四角攒尖,四坡灰瓦屋面,脊兽曲颈向上,屋顶端有一尊黑色发亮的瓷“葫芦宝顶”。一层楼台四周的花栏稍底且又空无隔扇,便于高瞻远瞩,遥望星月。近观邦克楼不论是外檐斗拱还是内檐斗拱,装饰都极为华丽,给人一种舒适飘逸之感。同时由于邦克楼的基座座落在三个砖券门洞之上,既是大寺唯一的入口,又是楼基下面的高台正面墙。远观邦克楼琼顶与金碧辉煌的礼拜大殿房顶遥相辉映,南北厢房棱角对称,使整个寺院显得更加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邦克楼墙壁正南侧下新建沐浴堂。沐浴堂主体建筑为七间砖木结构的起脊瓦房,进深9米,长30米,设双扇门三幅,可供千人进大殿礼拜前沐浴。邦克楼正西是门院,门院由入院门楼、砖雕台座和“松月图”构成照壁,别具风趣。照壁宽9米,高6米,为青砖砌成,斗拱飞檐,造型独特。立面正中雕刻磨制一幅名为“月藏松柏”的松月图,寓唐朝诗人王维《山居秋暝》中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意趣,两边砖雕一幅“万物偏生沾主泽,群迷普渡显圣恩”对联。四周又用青砖雕刻成传说中八仙人物代表图案,形象生动,构图精巧,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心清真大寺不仅建筑独具特色而且砖雕技艺高超叹为观止,特别是礼拜大殿前八字墙、南北厢房之里山墙,码头上的砖雕图案精美绝伦。其代表图案由梅、兰、竹、菊、荷花、牡丹,文房四宝以及反映伊斯兰教、道教和佛教日常生活中的部分器皿,体现着我国古代各民族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艺术的相互影响、互相融汇的历史事实,同时也见证着各民族团结友好,和睦相处,共创中华灿烂文化的历史渊源。 2004年,同心清真大寺寺院以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旧址被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为为“创建红色政权的革命活动圣地”。同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载体列入全国“重点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目前,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旧址与既将开发建设的“红军西征纪念园”,已成为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区”宁夏——六盘山旅游线上的一颗灿烂明珠,正放射着绚丽的光彩,吸引着大批的中外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