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华(1900-1933),又名德锋、德和,海南省琼山县东和乡(今琼山区东营镇)沙上西村人。1916年考入广东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期间参加“青年观摩会”。1919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号召全琼学生投入反帝爱国斗争,回乡组织青年开展斗争。1922年7月,赴上海沪江大学读英文专修科,广泛阅读革命书籍,系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1923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组织成立琼崖旅沪青年社,出版《琼崖青年》等,积极参加上海学生运动和工人运动。1926年春,奉命返回海南工作。6月,任中共琼崖地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1927年1月,任中共琼崖地委组织部长。4月22日,被琼崖国民党当局逮捕。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1928年初,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当天,接省委通知,乘船抵香港工作,是香港琼崖党组织负责人。1929年间,被派往上海,担任江苏省委上海党组织编辑工作。1930年返回香港工作,于1933年6月14日不幸病逝。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1953年签名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13.解放海南九名烈士墓
后尾村解放海南九名烈士墓位于海口市白驹大道5公里北侧后尾村旁。
1950年3月31日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渡海加强团共3733人,分乘88只木帆船,在夜色掩护下,从雷州半岛博赊港起航,向海南岛潜渡。夜11时,担任护航任务的13只小木船首先在琼州海峡中游与国民党舰艇编队相遇,当敌舰距护航船队百米之内时,英勇的指战员用火箭筒、重机枪、手榴弹、炸药包等轻重火器,与敌展开激烈海战。经过4个多小时战斗,重创敌兵舰两艘,我军伤亡指战员60人,成功地掩护了加强团在琼山县塔市附近登陆。战斗中,127师381团的一只护航船,在部分人员战斗牺牲、4人重伤昏迷的情况下,于4月1日下午漂流到琼山县后尾村的海岸边,被驻守在此的国民党军发现,4名重伤员被抓获,此后下落不明,9具烈士尸体弃于船上,后由后尾村11位村民抬到此地埋葬。
后尾村解放海南九名烈士墓,墓体呈圆锥体白沙土铺顶,高1.5米。墓前为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政府于2004年3月21日立一纪念碑,镌刻着“一九五零年解放海南渡海战斗九名烈士墓”的碑文。同年4月2日清明节,在各方努力下,位于后尾村的无名烈士陵园落成。
14.演丰地区人民革命纪念园
演丰地区人民革命纪念园位于海口市美兰区演丰墟西北3公里处的流水北坡段上,被列为海口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演丰地区是著名琼崖老苏区之一。1926年组建中共基层组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演丰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 “二十三年红旗不倒”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有542名,人民群众被杀害1000多人,被烧毁的房屋有800多间,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壮烈事迹和人物。
纪念园由原琼山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1月建成,正门顶端横楣是“演丰地区人民革命纪念园”的金字园名。在园中央分别安放徐成章、徐天柄和吴克之的半身塑像。塑像两侧各建有一座长12米、高3.5米的璧廊,并刻有演丰地区民主革命战争时期牺牲的542名革命烈士的英名。
徐成章(1892-1928),演丰昌城村人。1909年先后加入“励志社”、琼崖同盟会支部,成为琼崖同盟会早期会员之一。1914年参加讨袁运动,1917年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1920年返琼。翌年4月,在海口创办《琼崖旬报》。1922年与吴明、鲁易、罗汉等人成立琼崖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初赴广州参加粤桂联军,任支队参谋长。在广州与杨善集等人组织“琼崖革命同志大同盟”,参与创办《新琼崖评燕》。1924年11月任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大本营铁甲车队队长、中共广东区委军事委员会委员等职。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任省港罢工纠察委员会委员兼省港罢工纠察队总教练。1926年冬任缉私卫商保卫团团长。1927年10月被派回琼崖参加领导农民暴动,任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总指挥,攻占陵水、崖县、三亚镇(今三亚市),建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陵水县苏维埃政府。1928年奉命回师琼北,2月4日在万宁指挥进攻分界岭据点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徐天柄(1890-1930),演丰昌城村人。青年读书时加入“励志社”,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4年参加讨袁运动,1917年考入江西南昌军校学习。1919年毕业返琼,参加陈继虞领导的民军。1921年协助徐成章创办《晾崖旬报》,担任编辑。1922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离琼赴穗,在孙中山领导的东征军中任步兵第二旅参谋长。1924年5月任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同时担任《新琼崖评论》社编辑主任。1925年任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负责纠察工作,同年9月任国民革命第一军第四团党代表。1926年受党的派遣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9年到新加坡组建中共南洋临委,并任书记,负责领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印尼、越南等地的中共组织。1930年5月任马共中央书记,不久被捕,引渡到广东汕头后被国民党当局杀害。
吴克之(1911-1985),演丰美兰塘内村人。193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历任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第三中队中队长、第五大队大队长、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一总队大队长、支队长兼琼山县县长、琼崖人民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第一支队支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琼崖纵队支队长、纵队第三副司令员、第一副司令员、纵队前线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南解放后,历任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副书记、南京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科学研究部副部长、防化学兵科学技术研究院(即解放军防化研究院)院长、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总参谋部防化部副部长。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9月在北京逝世。
15. 罗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罗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琼文公路25公里处南侧。
1939年至1942年间,我军先后多次在三江地区伏击日军,赢得胜利。为了纪念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建立此碑供后人瞻仰。
罗牛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原琼山县人民政府建于1952年,坐南朝北,总高10米,碑座基平台呈六角形,碑体耸立平台中央,方柱体,碑正面直刻“革命烈士永垂不巧”8个红色大字。
16.苏寻三乡人民革命纪念亭
苏寻三乡人民革命纪念亭位于海口市美兰区三江镇东坡湖村附近,被列为海口市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苏寻三乡是海南革命先驱李爱春烈士的故乡,是琼文革命根据地的组成部分,也是琼崖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抗战模范乡,琼崖主要领导人冯白驹和巾帼英雄刘秋菊等就曾在这里从事革命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寻三乡人民积极投入革命斗争,先后有占全乡人口三分之一的人参加革命工作。苏寻三地区常驻琼崖党政机关和琼崖纵队,因此敌人对这里的人民恨之入骨,把全乡列为“共产区”,实行惨无人道的烧、杀、抢的“三光”政策,有五个村庄几乎被杀绝,27个村庄几乎被毁平,全乡被杀害群众800多人,捐躯的革命烈士157人。道美等26个自然村被评为革命模范村,230多户被评为革命老宅主,50多户评为革命保垒户,吴多文等27位人士被评为抗日民主绅士。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赠给该乡道美村“革命村庄”锦旗一面,作为苏寻三地区人民的光荣纪念。
苏寻三乡人民革命纪念亭由社会各界捐助,于1990年5月1日破土动工,1991年5月1日建成。原中共海南省委书记许士杰题写的亭名: “苏寻三乡人民革命纪念亭”,两边门柱是原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张发华撰写的对联:“革命烈士浩气长存,老区人民功垂千秋”。亭内陈列着中央人民政府南方老革命根据地访问团海南分团赠送的“革命模范村庄纪念、革命光荣”的彩旗。英烈亭后耸立琼崖革命先驱李爱春烈士的花岗岩石像。
17.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
解放海南渡海先锋营纪念广场位于海口市美兰区大致坡镇洽教村,纪念广场于2010年4月海口解放60周年之际落成,被列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950年3月10日,奉命解放海南岛的解放军第43军128师渡海先锋营在海口东南成功登陆后,机动到洽教村设立指挥部,在潭门、湖仔等地与琼崖纵队独立团协同作战,消灭敌军1个营,击溃2个营,取得重大胜利。在这次战斗中,解放军和琼崖纵队也付出很大伤亡,琼崖纵队独立团牺牲39人,渡海先锋营牺牲6人,其中有一个营教导员。这些为了解放海南岛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革命烈士分别埋葬在崇德村委会的雅呈和洽教村旁。
洽教村与渡海先锋营有关的场所都修建于60年前。在海南省军区领导指示下,海口警备区调查核实相关资料,恢复了渡海先锋营指挥部,修缮烈士陵园,并建立纪念广场。
18.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
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海榆东线21公里西侧的南渡江东岸旁。
1939年2月10日,日军占领海口、府城后,当日就派出飞机轰炸潭口渡口东岸,企图渡江向东进犯。当时,国民党军主力已撤到定安县腹地,而参加云龙改编后的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正驻扎在离渡口东南10公里的云龙圩。独立队队长冯白驹判定日军要东进的企图,为了阻击日军东进和掩护群众撤退,冯白驹命令独立队第1中队中队长黄大猷和队附符荣鼎率部于当天上午赶到潭口东岸,利用地形构筑工事,准备阻击敌人。不久,日军在飞机的配合下向潭口开来,独立队坚守阵地阻击日军,作战至黄昏后奉命撤出阵地。潭口渡口阻击战打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人民抗日第一枪,极大地鼓舞了琼崖广大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同时也提高了琼崖抗日独立队的威望,扩大了影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独立队迅速壮大,随后扩编为独立总队、纵队,依靠群众开展敌后斗争,成为琼崖抗战的中流砥柱。
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是纪念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人民武装打响琼崖人民抗日第一枪,为教育后人、爱我中华而建立的。由原琼崖纵队老战士郑章、何如伟发起,中共海口市委、海口市人民政府拨款支持,经海口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共海口市委党史研究室,海口市琼山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筹划,中共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委、云龙镇政府具体负责施工,云龙镇玉仙村群众积极配合,于2004年2月竣工落成。这座纪念亭成为潭口阻击战唯一的纪念性建筑物,供后人敬仰。
后记
战争烽烟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我们仍然不能忘记为新中国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他们的丰功伟绩值得我们永远牢记。受展馆的限制,我们只撷取了革命战争时期的英烈进行展出。
烈士故事道不完,数不尽,犹如绵延山脉,山之巅先烈精神永存。正是: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岁月如梭,历史定格,最后的展台不是结束,是追求幸福中国梦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