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前言: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国革命最艰苦的岁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九三六年六月,中国工农红军二、四方面军长途跋涉,艰苦转战,胜利会师康北重镇甘孜城。红军在甘孜地区休整、筹粮期间响亮地提出了“兴番灭蒋”的口号,积极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帮助藏族人民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革命政权——波巴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红色文化从此时开始深深扎根于雪域高原的这座小城,在这难忘的峥嵘岁月里,红军和藏族人民并肩战斗,涌现了以甘孜县白利寺五世格达活佛为代表的许多英雄儿女,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革命星火由长征传入甘孜,并呈现燎原之势,英雄的甘孜儿女也誓将这带来幸福和光明的希望火种传递下去。解放后,为帮助十八军完成和平解放西藏的革命事业,甘孜儿女倾力相助,不顾个人安危,将红色文化传播到雪域高原更辽阔的地方,为二次长征悲壮的历史又添上壮烈的一笔。
如今,历史已经远去,但那绵延近二十年的红色记忆,依然似明亮的红星,照亮雪域高原的各族人民;在被红色文化深深浸润滋养的这片美丽土地,勤劳的人们正踏甘孜踢踏欢快的旋律,舞出幸福明天的美好愿景…… 第一展区——革命之火,红色萌芽(節選)
展区导语展板: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穿越时空的。
甘孜会师
甘孜州是中国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纽带,藏汉民族友好交往的桥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1935年,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先后进入甘孜州16个县停驻,活动期长达15个月,红军第一次在中国藏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36年,红四方面军和二、六军团先后进入甘孜县,中共中央指示红二、六军团改编为红二方面军。7月2日,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召开会师大会。甘孜大会师后,红二、六军团也改编组建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军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红二、四方面军会师后,根据红军总部电令,红二、四方面军均以松潘、包座为目标,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北上。7月下旬,北上红军三个纵队经过艰苦行军,已经先后离开西康境域,逐渐聚集于川西北与甘南结合部地带。
甘孜会师共计费时7个月零10天,行程约1万余里,取得了长征入康的胜利。甘孜会师也成为了红军长征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第二展区——星火融冰,赤诚相待
展区导语展板:
1936年3月初,朱德率领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决定在这里作短暂的停留。红色革命火种由此传播到高原,红军和藏族人民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
在这期间朱德和格达活佛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史料记载,红军在甘孜的几个月时间,朱德先后共九次与格达活佛进行促膝交谈。一次又一次的交心恳谈,使得朱德和格达活佛成为了亲密的朋友并维系终身,谱写了一段被汉藏同胞久久传唱的民族团结之歌。同时,二人友谊的佳话,也让甘孜人民知道红军是革命的队伍、是人民的队伍,播种在藏族人民心中的星点赤色火种,迅速以燎原之势在雪域高原熊熊燃烧起来。
文字展板1:
红色使命
朱德(1886—197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和领导者,军事家,共和国元帅。(参看朱德年表)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了南昌起义。红军时期,历任军长、总司令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司令。解放战争时期任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了全国解放战争。解放后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等职。朱德革命一生,功勋卓著,位高至极,但他谦虚谨慎,勤勤恳恳,朴实无华,忠厚仁慈,给世人留下了质朴而崇高的元帅形象。
五世格达活佛(1902—1951),法名洛桑登真•扎巴。五世格达活佛是一位虔诚博学的佛教信徒。红军长征到甘孜,他深受感召,积极支援红军,与朱德总司令亲切会见,使他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此,他逐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追随中国共产党,积极投入到党所领导的新民主革命洪流中,献身于藏族人民的解放事业,直至为国捐躯,谱写子康巴地区现代革命史上最光辉的篇章,成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民族团结的楷模、拥军的表率、藏族人民优秀儿子。
图片展板:朱德、格达活佛照片
结交挚友,解囊相助
格达活佛在得知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主张民族团结、保障宗教自由,现在要北上抗日等情况后,深受感动,即刻派喇嘛给红军送去了青稞一百三十余石、豌豆二十二石,不仅倾白利寺所有,而且还亲自前往附近的亚龙寺、更龙寺,动员两寺出钱、出粮支援红军。随后,格达活佛又亲自到山里召回逃匿到深山的村民,并动员他们尽力支援红军。藏民们也因此受到影响,陆续回来和红军一起春播种地。
格达活佛热诚支援红军的事迹,很快传遍甘孜地区,受到了红军指战员的高度重视。朱德同志到甘孜后,专程前往白利寺看望格达!他俩一见如故,促膝交谈。在这次促膝交心的长谈中,让格达活佛进一步认识了红军,懂得了什么是革命以及为什么要进行革命的道理,而且从此更加坚定了他相信共产党、永远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文字展板4:
鱼水情深
甘孜藏区人民在红军长征期间“对保存红军尽了最大的责任。” ——邓小平
红军在甘孜期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据初步统计,甘孜全县总共支援红军粮食120万石,牦牛200余头、马数十匹,红军北上时有十多名藏族青年参加了红军。
其中:
•生康乡支援红军三万多斤粮食; •在绒坝岔的两千多贫苦群众也拿出了660多袋粮食; •白利寺的格达活佛,将仅有的2万5千斤粮食全部支援红军; •达通玛牧区支援牦牛140多头,羊毛10多驮; •在甘孜的川陕商人,也支援近五千斤羊毛,昔色阿拉龙村支援的牦在200头以上,马数十匹。 •红军走时,县上又支援了数十顶帐篷,还选派了向导140余人; •全县参加红军北上抗日的青年有十多人。
场景还原:
此处为场景还原区域,同时实物展示红军打给藏民的欠条《藏文粮册》。
第三展区——波巴政府,红色政权
展区导语展板:
《互助条约》的签订为建立波巴政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标志着康北“兴番灭蒋”为政治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此后各级苏维埃波巴政府相继建立,之后波巴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再相继成立波巴自卫军、建立波巴革命党。波巴政府以及格达活佛和其他藏民的帮助,最终使得红军胜利度过难关,为红军继续北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波巴政府是红色文化在甘孜结出的一枚硕果,新的思想、新的政权、新的希望,它代表着汉藏人民的融和与互助之情,也代表着革命的光明在这片沃土深深扎根。
格达活佛在此期间由对红军的不信任到倾囊相助甚至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从活佛转变为革命战友,更是谱写了一曲壮丽的英雄之歌,供后人敬仰和吟唱。
实物图片展板(做成实物形式):
互助条约
一、阐述红军与波巴联合的政治基础,指出兴番灭蒋是中国红军与波巴民族共同的责任,要大力宣传兴番灭蒋的政策及红军帮助波巴; 二、红军帮助建立波巴人民共和国,参照波巴原来习惯建立甘孜波巴政府,为了加强政府力量须参加一批勇敢坚决为波巴奋斗的人民及青年到政府中,并商定,准备最近召集康藏番民大会成立中央政府完全脱离蒋介石的统治。 三、喇嘛寺负责供给红军粮食和一部分物资资财,喇嘛寺负责最近召回所有逃到外边的未回来的人民群众及牛羊牲口财物回来安居乐业,红军一定保护。 四、红军与波巴及喇嘛联合到底,如发生争执不和问题时双方商量解决。
互助条约以实物的形式展现。
文字解说展板:
1936年4月12日,红军与甘孜寺、白利寺签订了《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定,标志着康北“兴番灭蒋”为政治基础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文字展板1:
地方波巴政府成立
1936年3月,红四方面军在道孚筹建了以邵式平为书记的中共川康省委,随即,又先后建立了甘孜、泰宁(乾宁)、道孚、炉霍、雅江、瞻化(今新龙)6个县级波巴人民政府。其中甘孜苏维埃波巴政府是民族地区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政权。政府无专门的办事机构,具体工作由政府委员分工负责,设有土地、劳动、粮食、青年、妇女等委员负责专门工作。
波巴中央政府成立
1936年5月1日至5日,在甘孜县城召开了波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德格、甘孜、炉霍、道孚、泰宁、瞻化、白玉、邓柯、石渠、同普、雅江、大小金川等共16个县的700多名代表出席了大会。5月5日,大会通过《波巴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告波巴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隶属于中华苏维埃西北联邦政府。这次大会选举了中央政府的领导成员,多德任主席,达吉、孔撒、格达任副主席,均为藏族,并颁布了中央政府的十条政纲。
图片展板:波巴政府印模、波巴政府照片。 文字展板4:
波巴革命党的成立
一九三六年四月,波巴革命党在道孚建立,后陆续在炉霍、甘孜、新龙、雅江等地建立了波巴革命党的地方组织。
一九三六年五月,波巴中央政府成立后,正式组建中央波巴自卫军,统辖各县武装。中央波巴自卫军司令,泽仁贡布(海正涛),直属一个骑兵大队,约三百人马,大队长是扎西旺徐。
波巴政府帮助红军贡献多
波巴政府成立后,积极组织群众武装和群众组织,向广大藏族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强和政策,同时也负担为主力红军筹集粮食给养,寻找翻译和向导等任务。
数字看贡献:
100,波巴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邵式平的主持下,红军开办了藏族干部培训班,前后培训了100多名藏族青年干部和积极分子。 70,为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甘孜县率先建立起一支由70多名藏族青年组成的骑兵大队。 3000,波巴政府接收和安置了众多红军伤病员,尤其是红二、四方面军撤出康北藏区北上时,留下了相当数量的伤病员,仅甘孜、道孚、炉霍就达3000人左右。 64,在波巴政府的动员和组织下,藏族同胞把红军伤病员当亲人,到新中国成立时,据统计生活在甘孜县城及附近的红军伤病员有6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