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播报
循迹溯源,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组图)
2025-07-28 13:35:38
作者:裘益歌、厉宇洁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时代变迁,精神永恒。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红船精神”“两山”理论的20周年,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探索与实践,传承红色基因。近日,浙江传媒学院“循迹浙里·传媒先行”传媒先锋班实践团赴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台州多地通过实地探访、座谈访谈、史料研读等方式展开了为期一周的“循迹溯源”调研活动,探寻红色精神的时代内涵,见证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以传媒力量助力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传播,上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循迹浙里·传媒先行”传媒先锋班实践团在湖州安吉“两山”理论纪念碑前合影 裘益歌摄

    探寻“红船精神”诞生地——解码红色基因的时代传承

    “秀水泱泱,红船依旧”。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多次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于2005年6月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嘉兴南湖,实践团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仔细观看了一大相关史料,重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调研新时代“红船精神”在浙江的实践。团队成员、广播电视学(飘萍)专业学生吕卓雅表示:“红船精神是红色基因的源头,它激励我们以传媒为桥梁,将革命历史转化为青年能理解的语言。红色精神的传播也需要创新表达。比如,用AI微宣讲片还原历史场景,让‘红船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循迹浙里·传媒先行”传媒先锋班实践团在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拍摄微纪录片 苏可瑜摄

    当天下午,实践团参观了“秀水泱泱 红船见证——‘红船精神’在嘉兴”专题展、瞻仰了红船旧址,现场调研“红色根脉”的源头。实践团通过微纪录片创作探讨了“红船精神”历久弥新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实践过程中,成员们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不是遥远的历史记忆,而是激励青年担当的强大动力。站在“红船精神”提出20周年新起点上,作为新时代的传媒人,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些红色精神传承下去,并用创新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感悟其时代价值。

    探访“两山”理论发展路——见证“绿水青山”的实践伟力

    时值“两山”理论提出20周年,在湖州市安吉县余村的“两山”理论纪念碑前,实践团集体学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论断的提出背景,并参观了党群服务中心与浙江“千万工程”(余村)展示馆,调研当地依托“大余村”模式,联动周边乡镇,打造生态观光、文化创意、乡村创业融合发展的组团化共富样板。

“循迹浙里·传媒先行”传媒先锋班实践团在浙江“千万工程”(余村)展示馆调研 苏可瑜摄

    随后,调研走访了当地的竹产业合作社和民宿代表,记录下一个个生动的绿色发展案例。在与村民的访谈中,实践团重点关注“余村如何从‘矿山经济’转型为‘生态经济’”“村民收入变化”“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平衡之道”等问题。在调研结束后,领队、广电编导专业研究生裘益歌表示:“余村的转型历程让我明白,‘两山’理论不是口号,而是村民用行动书写的答卷。关停矿山、发展生态旅游,他们用十年时间换来了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在余村的调研中,实践团见证文旅创意激活乡村,感受“强城带村、青力赋能”的共赢力量。

    溯源湿地生态复兴路——学习生态文明思想赋能强国根基

    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实践团以青年视角深入考察生态保护成果,实地考察“城市之肾”的生态功能,重点围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开展专题研讨,并通过参观中国湿地博物馆,沉浸式实地学习感受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循迹浙里·传媒先行”传媒先锋班实践团在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拍摄微宣讲短视频 苏可瑜摄

    20年前,在习近平同志的倡导和支持下,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正式启动,通过该引水入城、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生物治理......一些是实实在在的举措让这里华丽转身。20年来,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在西溪湿地走深走实,也让其成为城市中心的“生态绿肺”。实践团切实感受到,“绿水青山”的保护成果正通过合理开发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经济价值。团队成员、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厉宇洁则聚焦发展视角:“作为传媒人,我们可以通过纪录片、短视频等形式,让更多人看到生态转型的智慧与温度。

“循迹浙里·传媒先行”传媒先锋班实践团在中国湿地博物馆调研湿地生态文明建设 裘益歌摄

    走访“千万工程”实践地——感受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蓝图指引,共富先行。2003年9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走进天台县下宅村,调研指导美丽乡村建设。20年后,实践团来到天台县下宅村,实践团考察乡村风貌,聚焦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市场建设等方面,并与村民进行深度访谈聚焦“千万工程”二十年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变化。

“循迹浙里·传媒先行”传媒先锋班实践团在天台县下宅村调研当地“红色村播” 苏可瑜摄

    当天下午,实践团考察了红色资源与乡村旅游结合点,思考了传媒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在与下宅村村干部潘蕾宇交谈时,她说“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推动大学生广泛锻炼,把农村市场做大做强,加强社会建设,才有了现在的发展。”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发现“千万工程”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它不仅改善了农村的人居环境,还带动了乡村产业的发展,让村民们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循迹浙里·传媒先行”传媒先锋班实践团在天台县下宅村调研时与当地村干部合影 高琢言摄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深刻学习了“两山理论”“红船精神”“千万工程”等理论的实践力量与精神的传承逻辑。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更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浙江传媒学院团委书记、实践团指导老师林立荣表示,我们这次是一堂行走在浙江大地上的“实践思政课”。我们以“思政+融媒”为载体,引导青年学子们带着摄像机循迹溯源,把“大思政课”扎根乡土,也让更多“沾泥土、带露珠”的思政成果转化为青春动能!

“循迹浙里·传媒先行”传媒先锋班实践团在开展讨论会议 桑珊摄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实践团将以此次“行走的思政课”为契机,把所学所悟运用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红色精神为动力,在实践中践行青春担当。后续,团队将进一步整理调研成果,制作AI微宣讲片,撰写好浙江省红色精神数字化传播调研报告,为浙江省理论传播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文化是灵魂——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上)
·下一篇:无
·北京:西城区“艺术点亮信仰之光”原创剧大思政课启动
·梁静怡、张晋纬:一堂跨越时空的思政课:老党员江福星与青年学子的“井冈山约定
·特稿:一堂跨越时空的思政课:老党员江福星与青年学子的“井冈山约定”(组图)
·王梦璇:行走的思政课!井大学子踏访永丰革命旧址激活红色基因——向党献礼,用
·特稿:行走的思政课!井大学子踏访永丰革命旧址激活红色基因——向党献礼,用青
·创新打造“西藏工人大思政课”
·循红色之旅,铸革命之魂 |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代表参加“行走的思政课—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第五期研学班开班(组图)
·打破课堂边界 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点燃青少年爱国情
·红色联播-卢彦名、袁承哲:‌全国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研讨会在常举办
浙江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浙江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浙江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浙江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