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浙江红色旅游>>最新动态>>正文
浙江60年光辉历程给我们的启示
2009-10-08 11:04:13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经历无数风雨,承受多少阵痛,在党的领导下,浙江人民艰辛求索的历程启示我们:寻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是很不容易的事。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正确,不在于其不走弯路、不犯错误,而在于其对待失误的态度,纠正失误的力度和成效。面对挫折,我们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勇于坚持真理,郑重对待失误,善于总结经验,从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三、旗帜:引领浙江人民不懈奋斗的崇高信念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从中国实际出发正确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从1956年起的20年中,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建设中,勇于摆脱苏联模式,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尽管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实践经验的不足,走了不少弯路,但是在探索中积累的经验与教训,却为后来者开辟新的航向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显示了我们党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勇敢开辟建设社会主义新路的坚强决心,浙江由此步入改革开放的快车道。

  实践的自觉来自理论的清醒。早在1978年6月,浙江省委就组织学习讨论真理标准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省委及时组织传达和学习,在党员干部中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动了全面拨乱反正。各级党委认真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不断冲破僵化观念束缚的同时始终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省委对领导干部进行了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中心内容的大规模调训和轮训,掀起了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尔后,相继启动为期十多年的党的基本路线教育、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2005年,为认真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期望浙江走在前列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提出了“学在深处、谋在新处、干在实处”的新要求。2008年9月以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省深入展开,广大党员模范地践行着“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

  科学理论的活力,在创新中迸发;科学理论的威力,在实践中体现。在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浙江人民做到党的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工作就跟进一步,实践就向前推进一步。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经历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快速推进与农业生产力大解放,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构建与小康社会建设全面推进这样的发展历程。从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浙江人民思想解放的步伐始终与改革开放的进程相伴随、共命运。随着事业的发展,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总是相伴而生,而浙江的广大干部群众总是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下,通过解放思想不断发现新问题、拿出新办法、化解新矛盾,根据各地实际探索不同的发展思路,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

  时代的洗礼启示我们:科学理论是引领时代前进的旗帜。浙江的一切发展与进步,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含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凝聚力量。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必将在浙江大地上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四、道路:特色鲜明的发展样本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路子,关键看其是否适合社会发展阶段和本地实情,是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是否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积极探索科学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认真研究“浙江现象”、深入探讨“浙江模式”、全面总结“浙江经验”、大力弘扬“浙江精神”,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富民强省的发展道路,创造出举世瞩目的“浙江奇迹”。

  浙江60年最成功的实践就是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提供了鲜活的样本。

  新中国成立后,勤劳智慧的浙江人民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农业发展之路,从分田分地,到建立农业劳动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探索工业发展之路,从对私营企业进行初步改造,到推进公私合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手工业合作化,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探索社会发展之路,大力发展文教卫生事业,实行司法改革,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等等。其间,曾经创造出许多名闻全国的经验:如在全国第一个落实农业生产责任制——实现包产到户;形成了维护基层稳定的“枫桥经验”;兴办了全国最早的社队企业和乡镇企业……

  改革开放以后,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省委、省政府适时提出明确的发展之路:从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到实施“八八战略”、“凤凰涅槃”、“腾笼换鸟”,再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浙江人民抒发创业激情,展现创新精神,积极性、创造性空前高涨:推进市场化改革,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积极探索公有制有效实现形式,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培育充满活力的市场主体,形成了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推进农村工业化,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培育块状经济,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发展优势;推进市场建设,大力发展专业商品市场,积极培育生产要素市场,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了原材料与产品市场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推进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加强区域经济协作,“走出去”、“引进来”,形成了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推进城乡一体化,形成了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格局;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形成了有利于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大环境。据专家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浙江有27个方面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正是这些改革创新举措创造了体制机制的先发优势,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形成了率先改革、率先发展的先发优势。

  浙江60年发展道路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把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愿望统一起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凝聚起强大的力量。

  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过程中,浙江各级党组织自觉与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同时善于把中央精神和浙江实际结合起来,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变成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实践,既放手让人民群众干事业,又积极引领人民群众创大业。凡是人民群众能做的事,政府尽量放手和发动老百姓去做;凡是依靠市场机制能解决的事,政府尽可能做到不越俎代庖。对于经济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暂时看不准或有争议的,不急于下结论;看准了的积极加以肯定,予以大胆推广;坚持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摆脱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和无谓纠缠。浙江各级党组织从浙江人民的实践创造中形成新的理论认识,从浙江人民的发展愿望中汲取前进的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60年来,浙江从国家投资少、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长相对缓慢的省份一跃成为全国体制机制最活、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发展最快、人均收入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以全国近1%的土地、4%的人口创造了7.5%的生产总值。

  浙江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启示我们:走具有中国特色、契合时代特征、符合浙江特点的发展道路是富民强省的必由之路,是最有活力和前途的发展之路,也是最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幸福之路。


  五、巨变:载入史册的壮丽诗篇

  60年来,浙江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用自己勤劳、智慧的双手谱写了一曲气势磅礴而又绚丽多彩的壮丽诗篇。

  浙江是我国近代工业萌芽较早的省份之一。但是在解放前,民族工业奄奄一息,重工业几近空白,屈指可数的几家铁工厂只能修配不会制造,轻工业也只有寥寥数家。1949年,全省工业固定资产只有1.03亿元,总产值5.56亿元。2008年,中国1000家最具活力的中小企业中浙江占198家,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中浙江占123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中浙江占70家,总数均居全国第一。1949年,浙江省生产总值仅有15亿元,2008年达21487亿元。人均GDP由1949年的72元增加到2008年的4221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100倍,年均增长8.1%。60年,浙江实现了由落后的农业社会向先进的工业化社会的历史性跃迁,在GDP中三次产业比例由1949年的68.5∶8.0∶23.5,转变为2008年的5.1∶53.9∶41.0。经济的快速增长、综合实力的增强,使浙江经济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迅速上升。2008年,GDP总量列广东、山东、江苏之后,居全国第4位;人均GDP列上海、北京、天津3个直辖市之后,居全国第4位和各省区第1位。

|<< << < 1 2 3 4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故土·浙江行(舟山篇):腾飞中的蚂蚁岛
·下一篇:浙江永嘉举行红十三军成立8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组图)
·余云婷:勿忘国耻 梦圆中华——记浙江理工大学乐清支教社会实践团学习习近平主席七七讲
·特稿:勿忘国耻 梦圆中华——记浙江理工大学乐清支教社会实践团学习习近平主席七七讲话
·厘清血债史实 浙江启动编写日军细菌战专题
·单静波:观抗战之史 扬时代之魂——记浙江理工大学参观“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
·特稿:观抗战之史 扬时代之魂——记浙江理工大学参观“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
·浙江理工大学:寻爱国之情,记峥嵘岁月——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子的红色足迹(组图)
·特稿:寻爱国之情,记峥嵘岁月——浙江理工大学法政学子的红色足迹(组图)
·浙江嘉兴发布中共创建史研究成果:一大召开时全国有58名党员
·容全堂:女革命家金维映在浙江的红色足迹(组图)
·特稿:女革命家金维映在浙江的红色足迹(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