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天在展示飘萍遗物。
图为小学内的飘萍纪念馆一角。
图为飘萍出生地。
浙江在线04月25日讯 在新闻先驱、一代报人邵飘萍的出生地———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有一座百年小学———飘萍小学。遗憾的是,从1986年建馆至今,外界很少有人知道飘萍小学内部还有一座纪念馆———邵飘萍纪念馆。
作为东阳最早的邵飘萍纪念馆,邵飘萍出生地的纪念馆,如此鲜为人知,值得人们深思。
小学校藏着飘萍纪念馆
4月26日,是一代报人邵飘萍牺牲纪念日。4月22日,我们来到邵飘萍的出生地———东阳市南市街道紫溪村采访。据《邵飘萍传略》记载:1886年,邵飘萍出生在紫溪村“御史第”的一间老房子内,出生后不久因生计艰难,当年腊月,父亲带着家人迁到金华。7岁那年,父亲邵桂林把飘萍从金华带回紫溪,让他在家乡上了一年的私塾,接受家史、族史教育,一年后返回金华。14岁那年,邵飘萍考上秀才,父亲邵桂林将他领回紫溪祭祖、开贺,在邵氏宗祠设宴。邵飘萍在宗祠里向列祖列宗像叩头,从此可以每年领一两百公斤稻谷的养贤租,邵桂林做主让堂嫂许氏享受,以报养育之恩。
邵飘萍出生地现已成为东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走进老房子所在的“御史第”,庭院内芳草萋萋,老房子大多破旧不堪,“邵飘萍出生地”的纪念碑边堆着一捆柴禾,门前用树枝做架晒着许多衣服。
英烈寂寞可见一斑。
不过,让人惊喜的是,在村边的飘萍小学,还保存着邵氏宗祠主体部分,这座宗祠如今也已成了东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宗祠后相当于昔日后堂的所在,已经建成了小学教学楼,教学楼一楼居中就是飘萍纪念馆。纪念馆门侧,张挂着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原馆长罗章龙题写的对联:“亢斋革命先行侣,千秋纪念邵东阳。”尽管已过去20多年,字迹依然清润。纪念馆共有3间教室大小,居中一间摆放着邵飘萍的半身塑像,玻璃柜内陈列着邵飘萍用过的遗物;另外两间主要陈列邵飘萍的有关图文资料。细数一下,邵飘萍从幼时就读到从事新闻活动直至英勇赴难的图文资料共有200多幅。纪念馆平时显然游踪稀疏,开门就可闻到一股略带潮湿的气味。飘萍小学校长陈勇天说,除非有重大活动或清明节时来人参观,平时中间这间就关闭着,旁边的图文资料陈列室由于兼作学生活动室,倒是一直开放,但馆后民房隔得较近,挡住了空气流通,采光也不好,因此办馆条件相当简陋。
在馆内我们有幸看到了邵飘萍的遗物。陈勇天说,邵飘萍遗留下来的东西本来就不多,作为邵飘萍出生地的纪念馆,这里凭天时、地利、人和的关系保留了6件遗物,其中最珍贵的是一副对联,堪称“镇馆之宝”。“莫放春秋佳日去,最难风雨故人来。”这是邵飘萍于庚申(1920年)除夕写给祝文秀的一副对联。虽然已经过去了88年,但对联依然保存完好。另外5件珍贵的遗物分别是两把折扇,上面都有邵飘萍的亲笔题词,一把是送给祝文秀的,一把是送给“松龄贤弟”的;一个小闹钟,看上去小巧入手却很沉;还有一个小碗和一顶礼帽,都是当年邵飘萍用过的东西。
看着这些珍贵的资料,再翻看墙上挂着的“来客登记册”,发现里面签名寥寥可数,记者不禁深思:飘萍小学内有这么一座高水准的飘萍纪念馆,怎么会乏人光顾呢?
纪念馆是学校教育的宝贵财富
飘萍纪念馆建成后,紫溪村“两委”就委托小学管理。为此,学校做了不少工作,除了日常的保洁之外,三任校长都将了解邵氏事迹、宣传邵飘萍事迹作为重要一课,并一直在探索如何利用好纪念馆。陈勇天说着拿出一本华德韩所著的《邵飘萍传》,这本书已不知经多少人翻阅以致显得相当陈旧。陈勇天说,自从他于2004年8月从大联小学调到飘萍小学担任校长后,这本书就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