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刘颖,每小时80元的价格没有变,生意比以前好了近两倍。沿湖商铺成为黄金商铺,南线景区整治后首批推出的商业网点,每平方米10年经营权最高拍卖到8.8万元。
有个著名的“241”算法,即让游客在杭州多待24小时,杭州市的年旅游综合收入增加100亿元。
统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2004年,杭州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突破3000万人次,比历史最好年份的2003年增加了240万人次。接待过夜入境旅游者人数突破120万人次,比历史最好年份的2002年增加了约17.8万人次,相当于每晚有近3400人次的外地游客在“天堂”过夜。这个数据,使杭州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六,领先于苏州、桂林等知名旅游城市。2006年比2001年,游客总数增长近5倍,旅游收入增长100%以上。
免费开放的景点数量还在不断扩大。到2007年,免费的公园景点(博物馆、纪念馆)共56处,占总数的七成以上。太子湾公园也将在明年整治后免费开放。
杭州模式
2003年,《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西湖向西‘长大’》,“‘西湖西进’的目的并不仅是扩大水面,而是希望对整个西湖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对杭州城市的规划发展,都带来积极影响……”
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一番话打动人心:“西湖及周边地区,包括岸线、绿色、设施、历史文化遗存等都是一种宝贵的、稀缺的资源,都是公共资源,而不是单位资源,更不是私人资源。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就是要把这些公共资源还给老百姓,让西湖风姿全都展现出来。”
这个“杭州模式”在很长时间里影响着全国很多城市的发展,在全国各地景区门票价格大涨的潮流中,逐渐开始被国内其他景区、博物馆陆续采纳,公共服务的“免费时代”悄然启幕。
综观七年的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杭州模式”带来的杭州城市改革发展的脉络已十分清晰。杭州市旅委副主任王信章说,免费开放,还湖于民,营造了杭州的城市环境,把旅游城市变成城市旅游,即把西湖的风光变成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把城市环境作为城市发展、城市经营的基础,这是生活品质之城的基础,吸引更多的人来杭州旅游、投资、学习,进而提出“游在杭州”“住在杭州”“学习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品牌。
这几年,西湖变得更漂亮了,城市环境更美好了,外界给予杭州的殊荣也接踵而至。2005年8月26日,美国《福布斯》中文版公布了2005年中国最佳商业城市排行榜,杭州再登榜首;《中国经济周刊》这样评述杭州——和谐之城,杭州当数典范;杭州连续三年被世界银行评为“中国城市总体投资环境最佳城市”第一名,超过了上海。
专家观点: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周旭霞 副教授
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票价居高不下、涨价冲动难以遏制的背景下,杭州敢于反其道而行之。舍弃门票的“小利”,换来杭州旅游经济发展的“大利”。从这里,折射出杭州市委市政府的发展理念和管理风格。
首先,杭州在发展中注重社会公平和市民福祉。旅游景区是公共资源,门票价格节节攀升,令许多低收入游览者望而却步,一些风景名胜渐成“贵族景区”,无疑是一种社会不公现象。杭州实践“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城市管理思路,实现了景区公益性与经济性的统一。从西湖免费开放游览到开发社会资源作为旅游产品,系列“民心工程”,增加了杭州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提高了城市的整体经济效益,这样的城市老百姓喜欢,这样的城市也没有理由不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