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虎,出生在“游遍天下,及勿来衙前湖河”这样一个鱼米之乡,幼年丧父,靠母亲乞讨为生,在患难中成长。他的青壮年时期,正是清朝政府腐败不堪,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年代,人民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灾难深重。在地主官绅苛捐杂税和重租高利的盘剥下,李成虎一家与周围穷苦农民一样,终日辛劳却度日维艰。因此,他一经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和先进分子的宣传启发,即从自己几十年的苦难经历中深切认识到穷人的出路就是要大伙团结起来,“揭竿而起,挺身而斗”。
一九二一年他在当时的共产党员沈定一等的指导下,发动农友,于九月二十七日成立衙前农民协会,当选为委员。李成虎在那年的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他凛然无畏,坚贞不屈。李成虎的牺牲和衙前农民运动的被扼杀,得到当时社会各界的同情和支持。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在1922年2月7日发表“李成虎小传”及一批声援、纪念文章和报道。上海工商友谊会也于同年2月22日派代表赴衙前凭吊李成虎,并捐资在凤凰山巅树立纪念碑,上镌“精神不死”。在他被害一周年时,五四时期的著名诗人刘大白在《成虎不死》的挽诗中写道:
“成虎,……
你的身子许是烂尽了吧。 然而你底心是不会烂的, 活泼泼地在无数农民底腔子里跳着。 你底身死是田主们底幸, 你底身死而心不死, 正是田主们底不幸啊!”
衙前农民运动是与旧式农民运动相区别的标志,也是后来兴起大规模农民运动的有益尝试。这一壮举蕴涵着衙前人勇于探索的热情,铸就了衙前敢为人先的精神。敢为人先﹑团结拼搏﹑不畏艰险的精神在今日衙前得到了继承发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力量。众所周知,衙前原本是一个以农为业的乡村,要建成工农并举的新兴工业重镇谈何容易!然而衙前人在困难面前并没有却步,他们坚持两手抓:一手抓乡镇工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现在已粗具规模,形成从直纺、加弹、产业用布到家纺面料、服装面料的化纤纺织品生产链,又形成从钢结构、网架工程设计施工到配套板材制造的钢网结构生产链,被誉为“化纤名镇”、“钢结构产业基地”。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衙前镇,面对着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以敢为人先﹑团结拼搏﹑不畏艰险的精神,立足现实,发挥优势,超前规划,统筹安排,提出了“把握新机遇,建设新衙前,引领新发展”的奋斗目标,建设新农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热潮中又走在前列。古老的衙前现在已经面貌一新,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新农村繁荣景象。
三﹑结论
瞻仰衙前农民运动纪念馆让我增长了知识,知道了原来在我们萧山以前也发生过令人刻骨铭心的英雄事迹,还留有遗址。今天当我站在李成虎的墓碑前时,我感到庄严的革命氛围,令我不禁肃然起敬。他虽生为一个农民,却通晓大义,在大家都被地主阶级压迫的时候,中国农民处于水生火热中的时候,国民军阀处于腐败的时候,敢于当先锋,呼吁大家站起来反地主,反压迫。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做事都畏首畏尾,不敢为人先,喜欢独自拼搏,有时候遇到一点小问题就会轻言放弃,这就需要我们学习和体会衙前农民运动的精神,并使这种精神时常感染我们。今天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凤凰村还是有很多人纪念李成虎,在李成虎的墓上放了好多花圈;令人感到伤心的是:纪念馆很冷清,几乎没人去参观,管理的人员也没有,以前一起参加农民运动的革命者的墓也杂草丛生,没人清理。我希望烈士的纪念馆和墓地能经常有人去打理,去瞻仰一下他们的事迹,毕竟如果没有他们,也不会有我们现在这么好的生活,我们也不会因为一直处于安逸的环境中,而忘了我国的历史和遗留下来的精神。我们需居安思危,怀着先人传给我们的精神,投身到祖国现代化建设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