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最新播报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 走进“红色热土 文化名城”绍兴(组图)
2024-10-16 10:00:01
作者:供稿/卢沫男 摄影/付天睿、王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9月25日,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携手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抵达此次研学活动的第四站——绍兴。

   绍兴,是一片红色的热土,这里曾涌现出了无数名人先烈,这里的山山水水镌刻着革命的光辉足迹。王羲之、陆游、王阳明、秋瑾、蔡元培、鲁迅等皆出自这里。周恩来总理也与这里有着深厚的血脉联系,他一直情系绍兴、关心着绍兴的发展。

   探访周恩来祖居,体悟革命精神

   上午9时,中国人民大学研学班学员乘坐的车辆缓缓停靠在一栋古朴典雅的百年老屋前。这座坐北朝南的院落,原名锡养堂,又名“百岁堂”,周恩来先辈世居于此,这就是令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周恩来祖居。周总理曾在这里接待过亲友和各界人士,发表抗日演说,召开工人座谈会。

   同学们站在“百岁堂”大门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他的一生,无私地为人民服务”。厅内矗立的身着戎装的周恩来汉白玉雕像,是根据1939年周恩来回故乡绍兴时所拍摄的一张照片而雕塑,两侧楹柱上悬挂着“为国为民孺子牛,任劳任怨绝代尹”的对联,高度概括了周恩来的伟大一生。周恩来的崇高品质,感动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而今日,他的形象、他的精神,又在青年一代的心中种下了红色的火种。

   展厅内,陈列着1939年3月周恩来在绍兴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容的展览。周恩来在浙江的20天里,视察了12个县,作了20多场报告与演讲,他坚定的信念和诚恳的态度深深地感染了当地人民的抗日斗志。学员们边参观边驻足沉思,还不时地相互讨论交流。

   来到纪念馆二楼,同学们举行了“纪念馆里的思政课”。研学班卢沫男同学围绕“半块桌布”展览,开展现场教学。“1974年1月,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宜生下女儿任春元,伯母邓颖超便把这半块桌布作为礼物送给了她。将桌布用作隔尿垫,这看似简单的旧物新用,却体现了老一辈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生活作风。”一句句深情的讲述,把同学们带进了那个情景交融的现实场景。学员们纷纷表示,要从老一辈革命家朴素而感人的故事中汲取营养,继承他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在纪念广场上耸立着一座形象伟岸的周恩来全身铜像。铜像后汉白玉照壁上镌有周恩来书写的“努力学习、精益求精”八个鎏金大字。同学们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手持研学班班旗和中国人民大学校旗,在周恩来铜像前合影留念。明志“学习周恩来崇高品质,做新时代的好青年”。

   探寻黄酒博物馆,品味传统文化

   绍兴以其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孕育了独特的黄酒文化,是名副其实的“黄酒之乡”。周恩来生前一直非常关心绍兴黄酒,大力支持和推广绍兴黄酒,新中国“十周年”庆典国宴的第一杯用酒就是绍兴黄酒。

   根据研学任务计划安排,同学们来到国内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的中国黄酒博物馆,了解黄酒的起源、发展和酿造工艺,探寻千年黄酒的奥秘。在酒史厅,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以历史发展为线索,同学们了解到最早追溯到战国时期的黄酒典故“箪醪劳师”,王羲之的“流觞曲水”饮用的也是绍兴黄酒,后来绍兴黄酒还随着“绍兴师爷”的脚步走向全国。千年黄酒的历史让同学们深为震撼,也为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而自豪。

   在酒艺厅中,同学们近距离观看了发酵中的酒缸,对于黄酒酿造的工艺有了更深的体悟。大家品尝了最正宗的米酿酒,酸酸的甜甜的,口感纯正,回味无穷。王娜等同学还亲自参与体验了打酒装瓶的传统动作,感受工匠们的专业与辛劳。

   博物馆中还设置了游客体验区,绍兴花雕制作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茹水平大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花雕制作工艺,展示了近期创作的花雕作品。花雕颜色鲜艳,制作精美,令同学们叹为观止。在茹水平大师的指导下,杜雪曼同学还体验了花雕制作工艺中的酒瓶作画技艺。

   在博物馆会议室,付天睿老师主持研学实践座谈会。绍兴黄酒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宾梅、黄酒博物馆文化交流部部长朱国光分别向同学们介绍了黄酒博物馆的历史沿革、黄酒传统文化传承以及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等情况。

   同学们围绕绍兴黄酒的传统与创新、产品量产与衍生发展等方面,与博物馆工作人员进行调研交流。陈洋毅同学结合所学的政治经济学专业,从“如何发挥千年黄酒传统文化魅力,提速产业效能,推动新质生产力”,杜雪曼同学从“黄酒的发展、演变,花雕技艺的传承”等多个方面问题,与王宾梅、朱国光等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而深入地交流。王宾梅表示,绍兴黄酒,经过百年的变革和沉淀,不仅香满绍兴,还香满全国。黄酒已成为人们生产活动的重要内容,融入到了广大人民的生活之中。它的意义不仅在于经济价值,更在于它的文化底蕴,擦亮这张对外的金名片是绍兴人的重要使命。

   付天睿老师表示:“相信通过中国黄酒博物馆研学实践活动,同学们以绍兴黄酒为典型,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探究先行示范村,寻找发展密码

   研学班学员走进“乡村振兴先行村”安桥头村,围绕“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让村民过上幸福生活”开展实地研学活动。

   安桥头村位于越城区孙端街道西北部,作为鲁迅先生的外婆家,村庄声名远播。自被列入绍兴市13个乡村振兴先行村培育单位以来,安桥头村锚定共同富裕总目标,创新村庄运营模式,着力构筑鲁迅笔下“故乡的故乡”。通过持续加深农文旅在广角度、深层次、宽领域的融合理念,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先行路径。

   同学们走进村头,迎面而来的是一派富裕、文明、美丽的乡村新气象。安桥头村以鲁迅为主题,建设了水乡古戏台、社戏广场等相关景点,望乡楼、闰土的瓜田、梦回平桥公园等景观。同学们近距离接触了水乡生活,在迅哥菜园走上田垄,亲身感受了田园生活的辛勤与充实。

   文旅融合发展,以文化旅游产业带动乡村经济建设是安桥头村走出的一条新路。从社戏广场旁边鲁迅美术学院师生的绘画、雕塑、动漫等不同的艺术作品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安桥头村独特的风土人情,感受到了该村农民群众的宜居宜业的发展变化。

   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同学们看到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在该村的落户、鲁迅美术学院传媒动画学院研学基地在该村的落成,民宿酒店、特色餐饮、文创零售、娱乐体验等商户在该村的呈现,小映盒乡村影院、大众书局等项目在该村的入驻,“外婆家土菜馆”等业态在该村的形成,这些生动诠释这个水乡小村的精彩故事,彰显了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大伟力。

   “村里的思政课”在安桥头村会议室举行,研学班学员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与安桥头村干部群众代表开展研学交流活动。安桥头村党总支委员黄丽对安桥头村近年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情况,推动乡村发展路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经验做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姚江、邹宇彤等同学就安桥头村“在从传统乡村向新型农村转型过程中如何克服遇到的困难,解决在建设过程中遭遇的困境”“如何加强乡村综合治理,改善村容村貌,提高村民文明素质”等方面问题,与该村干部群众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同学们建议安桥头村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村情民情,抢抓机遇,科学规划、科学决策、科学实施,进一步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与文旅融合功能,为安桥头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前,李永权副局长代表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向安桥头村党总支赠送《系好人生第一扣——周恩来的家风故事》文献纪录片,旨在通过弘扬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家风,推动村风民风建设,不断提高新时代新农村文明程度。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周恩来家国情怀探寻之旅研学纪实(组图)
·下一篇:无
·“逐梦前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音乐会”公益演出活动通告
·“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周恩来家国情怀探寻之旅研学纪实(组图)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 研学班走进“初心之地 光荣之城”上
·“大手牵小手 书香润童年”主题活动在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举行(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举办《周恩来与统一战线》专题讲座(组图)
·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向周恩来纪念馆捐赠海棠树(组图)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 走进“见证百年党史的城市”南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 首站走进“周恩来家乡”淮安(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开班仪式在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管理处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