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中红网联合制作
首页 > 最新播报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 首站走进“周恩来家乡”淮安(组图)
2024-09-29 12:20:41
作者:供稿:张翔雯、金毅 摄影:武晓青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1898年3月5日,周恩来诞生在古城淮安驸马巷的一座民居内,12岁时离开家乡求学,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周恩来故居矗立在一片古朴典雅的建筑群中,纵横交错的巷道刻满了厚重的历史,也记录着一代伟人周恩来童年的身影。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殷殷嘱托:“淮安人杰地灵,把周总理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

    2024年9月19日,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携手中国人民大学举办的“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走进周恩来总理的家乡淮安,开展了“首站”研学之旅。

    沉浸温暖小院,聆听岁月回响

    周恩来的崇高风范犹如一座长明“灯塔”,镌刻历史、照亮前路,时刻激励着人们将追忆转化为不懈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中国人民大学研学班学员将周恩来故居作为本期“淮安站”研学活动的“现场教学点”。

    仲秋的早晨,这座被阳光抚摸的小院,显得格外宁静而温暖。中国人民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淮阴中学的50多名学生早早来到这里,聆听由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祁素娟为同学们准备的一堂精彩的“小院里的思政课”。围绕周恩来在淮安度过人生最初的12年时光,生母、嗣母、乳母及八婶母四位女性给了他无私的母爱,赋予了他多方面的童年教育,培养塑造了他最初的性格、品性、才智和情怀等方面,展现周恩来的优良家教家风;寄语同学们要像青少年时期周恩来那样,“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争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在“周恩来童年读书房”前,研学班学员王娜声情并茂地向中国人民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淮阴中学的同学们讲解童年周恩来生活学习的感人故事,共同感悟周恩来12岁离开家乡、13岁就发出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宏伟誓言的励志经历,学员们深受震撼,接受一次红色教育的洗礼。

    跨进周恩来故居“水井”“小菜地”院落,研学班班长陈洋毅向同学们讲述周恩来小时候在这里打水种菜、多年后回忆家乡问及水井的往事。在农技老师张艳的指导下,同学们虚心请教,仔细修剪番茄、青椒上的枝叶,并共同从水井里吊水浇灌小菜园,沉浸式体验周恩来小时候的劳动生活。饮水思源,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周恩来家风讲堂”,中国人民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淮阴中学代表围绕“家教家风以及环境对童年周恩来成长成才的影响”,结合自身经历,从不同角度分享自己的感想感悟,或慷慨激昂,或饱含深情,分享会场气氛热烈而温馨。在才艺表演展示环节,同学们以红色经典为题材,或朗诵或歌唱,展示了同学们的青春风采。周恩来故居“现场教学点”的系列情景教学活动,激荡着每一位同学的心田,生动完成了本次研学活动的“第一课”。

    从“温暖小院”来到美丽的桃花垠,在周恩来纪念馆主馆前同学们整齐列队,手持研学班班旗合影留念。沿台阶拾级而上,进入纪念馆正门,迎面便是周恩来总理的全身汉白玉雕像,同学们全体肃立三鞠躬。“青少年时期,周恩来就非常勤奋好学、有爱国情怀;青年时期,他就立志投身革命事业,展现出了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斗志……”在主馆大厅内,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副秘书长陶炳才为同学们深情讲述周恩来的求学、爱国的故事。

    在周恩来纪念馆主题展厅,从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铮铮誓言,到离开故乡的漫漫求学之路;从留洋学习心念大洋彼岸的祖国,到加入共产党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终生……一张张充满历史厚重感的照片、一件件见证革命伟业的文物,学员们近距离了解了周恩来总理离家求学、思想觉醒、立志报国、鞠躬尽瘁的一生。

    探访千年古镇,寻找历史记忆

    童年周恩来曾与表姐龚志如多次从驸马巷文渠边,步下石阶,登上小船,到河下镇,接触并了解民间风情。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曾说:“我的学问不少是读民间文学得来的。”

    学员们来到千年古镇河下,被这里历经岁月打磨和淘洗、仍保持着明清时的建筑风格所吸引。这里枕河而建的第宅园亭、古朴典雅的街巷长廊、微澜荡漾的碧波文渠无不诉说着一个个历史名人的传奇故事。同学们游览古镇风光,探访名人故地,与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抗倭状元沈坤等历史名人隔空对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深厚的历史人文环境,也让同学们领略了地域文化对童年周恩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参观灌溉总渠,感悟家国情怀

    苏北灌溉总渠位于淮安市淮安区境内,潺潺的流水仿佛诉说的是周恩来那缕缕的乡情。学员们来到这里,在观看展览和聆听讲解的过程中,全面了解了这条巨大的人工河的“人间奇迹”,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一项全流域性淮河治理重点工程。在周恩来总理的主持制定和规划下,1950年冬季,100多万治淮大军投入战斗,奋战80天,高速度、高质量地建成了一条长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使淮河有了入海新路,大大解决了淮河洪水泛滥的问题。如今,家乡人民看到和听到那哗哗东流的河水时,总会情不自禁地体会到周恩来那关心人民、热爱家乡的赤子深情。

    “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同学们深入理解了周恩来总理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时刻装在心里的博大情怀,也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那种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走进特色乡村,描绘美丽画卷

    地处淮安市淮安区东南隅、位于苏北灌溉总渠南侧的博里镇拥有“全国农民画之乡”“中华诗词之乡”“全国杂技之乡”“中国楹联文化镇”四块国字号文化招牌。这里既有浓郁的民间乡土风情和文化底蕴,又有彰显特色优势的乡镇企业,先后获评省卫生镇、省水乡风情特色小镇、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等荣誉。

    “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的殷切嘱托,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的生活”,博里镇党委书记刘海霞如数家珍般地向中国人民大学研学班学员讲述该镇振兴地方发展的做法以及设想规划。刘书记的激情讲述把同学们带进了奔赴“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伟大实践的无垠遐想之中。

    学员们来到该镇的博里村,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村社农居。村支部书记周长宏介绍乡村发展历史,带大家参观村容村貌,了解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项目。眼前的景象,让学员们扑面而来地感受到党的新农村政策给农业、农村发展与农民美好生活带来的变化,感受到新时代广大农民物质和精神富足的幸福生活。

    在博里画苑,博里农民画院院长潘宇带领学员们观摩农民画现场展示,观看农民画家以鲜艳的色彩、生动的构图和朴实的笔触,将农村的风土人情、生产生活、节庆习俗等元素完美地呈现在画纸上,展现着中国农村的美丽画卷和农民的勤劳与智慧。在农民画家的指导下,学员们亲自体验作画过程,沉浸式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非遗项目强大的生命力与创新力。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研学班班主任付天睿老师动情地说,“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家乡,在这里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研学活动,让我们亲切地触摸了周恩来青少年时期成长成才和优秀品格形成的历史渊源,深刻理解了家庭家教、地域文化对造就一代伟人周恩来的重要影响。研学班首站研学旅程精彩纷呈、收获满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开班仪式在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举行(组图)
·下一篇:“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 走进“见证百年党史的城市”南京(组图)
·致公党江苏省委会向周恩来纪念馆捐赠海棠树(组图)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 走进“见证百年党史的城市”南
·“行走的思政课——追寻周恩来的红色足迹”研学班开班仪式在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管理处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主题活动(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与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开展联学联建(组图)
·周恩来纪念馆出席西安市育才中学 “周恩来班”命名授牌仪式(组图)
·开学第一课:周恩来故居管理处将“周恩来的童年励志故事”送进楚州实验小学(组
·“和平友好使者周恩来——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图片展在杭州开幕(
·淮阴中学弘毅之旅在周恩来纪念馆圆满举行(组图)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莲·廉”职工摄影比赛圆满结束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版权所有 2007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
技术支持:中国红色旅游网